東北網哈爾濱9月29日電 生活報9月24日報道了《馬路上車速過快,老師以身擋車護送學生》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當日,哈爾濱市交警部門對虹橋中學門前的交通狀況進行了實地考察。交警部門表示,最佳辦法就是建過街天橋,目前可先建一個手觸燈以解燃眉之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因資金短缺,哈爾濱市有近百所學校門前無法安裝手觸燈等安全設施。
9月24日晚上,哈市交警支隊支隊長鄒勇剛帶領交通秩序處、交通指揮中心、宣傳處以及南崗交警大隊等多部門一起趕到位於南直路上的虹橋中學門前實地考察。據交通秩序處副處長孫玉慶介紹,南直路是連接城市二環的一條快速乾道,當年修這條路的時候,還沒有虹橋中學,今年暑期該校新校捨剛剛落成。在學校門前,交警部門很早就設置了人行道,人行道對應著隔離帶上的步道板,方便行人通過。可是在今年的二環綠化過程中,二環路管理部門沒有和交警部門溝通便將人行道對應的步道板挪到了20米外,增加了行人過街的危險性。孫玉慶處長表示,最合理的辦法就是建過街天橋,目前可先建一個手觸燈以解燃眉之急。近日,交警部門還將派民警在上學和放學期間在學校門前疏導交通。
孫玉慶介紹說,一直以來,哈市交警部門對學校周遍的交通安全十分重視。自去年開始實施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來,哈市交警部門先後對哈市市區內的交通設施缺少情況進行普查,發現有近百所學校門前都缺少安全設施,交警部門立即將這一情況反映給相關部門,可因資金不落實,這一問題一直無法解決。據孫玉慶介紹,目前,哈市人行交通系統不完善,這主要是因為2000年以前欠賬較大,現有的一部分資金都用於填補以前的空缺。近幾年,交警部門先後施劃了上千條人行橫道線,增設2000多個注視行人的標語,增設了48處的手觸燈。
去年頒布的新《交法》中規定,必須完善學校、幼稚園、醫院、養老院門前的交通設施,哈市至少還有幾百處需要設立手觸燈,還有一些路段的過街天橋、通道少,分布不合理,交警部門預算至少需要3300萬的資金,但目前落實的資金不到十分之一,根本無法解決問題。交警部門希望規劃、建委等部門能根據學校學生的過街情況,多建設一些過街天橋,以確保學生的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