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0月8日電 題:是黨員,就要永不退崗記--記71歲的共產黨員陳世祥
做一件好事容易,難得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家住道外區南馬街道辦事處南康街2號院的71歲共產黨員陳世祥,退休不退崗,全身心地投入到庭院管理、建設上,一心為百姓服務,將他的愛傾注在青少年身上,譜寫出一曲新庭院市民的和諧篇章。
困難面前黨員先行
南康街2號院過去是個大雜院,滿院的棚廈,黑乎乎的樓道,泥濘的路面,常常是今天東家的棚廈被撬,明天西家的自行車被盜。2003年,街道辦事處投資20多萬元改造了庭院,鋪設了彩色步道板,安裝了健身器材。從哈肉聯廠總務科退休的陳世祥看到社區為了庭院管理而頭疼,就撇下自家的小食雜店,組建起南康街2號院以黨員為首的執勤護院隊和黨員服務隊,成立庭院管理委員會,訂立大院管理規章制度,並當上了門倌。
庭院管理不容易,第一個難題就是看門難。由於緊鄰南極小食品批發市場,庭院裡出租倉庫的特別多,院內的步道板很容易被大貨車軋壞。護院隊的成員們在陳世祥的帶領下,無數次地頂住壓力,堅決不讓大貨車進院。大貨車司機氣急了,一些人抄起酒瓶,要砸陳老的腦袋。但是70多歲的大爺大娘們堅持不讓車輛進院,而且主動幫助搬運貨物,業主們逐漸理解了老人們。最後,業主們乾脆以每推車5元錢的價格僱人搬運貨物進院,雖然增加了成本,但是倉庫一次也沒有被偷過。業主汪先生告訴記者,過去大院沒人管,小偷騎著三輪車來偷貨,現在是倉庫門不上鎖也不會丟東西,有黨員服務隊看著,大家放心。
由於院內的房子都沒有陽臺,居民沒有地方晾衣物,陳世祥就用鋼絲在庭院一角拉了一個40多米的晾衣架。居民們高興地說,老陳想得太細了。一天,大雨傾盆,南極街大水過了膝蓋,馬上就要流進樓道內,陳世祥帶領5名黨員服務隊成員將南康街的4個馬葫蘆蓋挖開排水。排水孔有雜物堵塞,他們就用手去挖,一乾就是5個小時,一直到凌晨1點多鍾纔排乾雨水。
美德從孩子抓起
整潔乾淨,綠蔭滿院,南康街庭院引來人們在這裡娛樂、休閑,變成了頗有知名度的『小八區健身廣場』。院內的孩子們一聲聲稚嫩的『叔叔好、阿姨好』,讓人心裡湧出一股股熱流。走進南康街2號院,人們會感覺到這裡的孩子們禮貌、謙讓。
你拍一,我拍一,街上網吧要遠離;你拍二,我拍二,兜裡零錢不亂花……陳世祥先後編寫了改變城市十大陋習拍手歌,三遠離、三走進的拍手謠等,受到居民和孩子們的喜愛。在庭院的大門洞裡,長7米的宣傳板上記錄著庭院裡的好人好事,3年的時間裡庭院有100多名『雷鋒』榮登光榮榜,而這裡卻沒有陳世祥的記錄。
陳世祥帶隊成立的紅孩子護綠隊,有隊員20多人,為院內的綠化作出了不小的貢獻。孩子們看到陳爺爺因為關節炎趴在草地上剪草,就都上前幫忙,園林工人用30萬次剪刀作業纔能剪乾淨的草地,在孩子們的參與下,只用一個中午就能修整乾淨。
陳世祥和黨員服務隊隊員們就是用這種方式來感染周圍的人。5歲的李靜、東東在庭院裡撿到5角錢趕緊交給陳爺爺;周靜和小朋友在院子裡撿到一部手機,馬上跑到陳爺爺家裡去上交,『南康』的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備受人們的好評。如今在南康街2號大院裡,連剛會走路的娃娃見到院子裡有果皮廢紙,都會拾起來扔進垃圾箱。
黨員意味著奉獻
院裡的老人喜歡稱呼陳世祥『大陳』,不僅因為『大陳』有著1.9米的身高,曾是肉聯廠籃球隊隊長的『顯赫』身世,更因為『大陳』是南康大院的熱心人。
老人也有一件埋在心底的痛事。2003年夏天他的女兒得了癌癥,老伴天天在醫院護理女兒,但這時候南康庭院的管理工作剛剛起步,大院的門要看,樓道要刷,給孩子們寫的拍手謠還沒寫完。陳老來到醫院,抱歉地對女兒說,爸爸太忙了,等你病好了,爸爸接你去看一看咱大院裡的大花園。
女兒臨終時,滿懷期待地說,爸啥時候接我去看一看大花園呀?而這時陳老正在檢查院內的健身器材。他驚聞噩耗,心神俱碎,趕到醫院時,女兒已經去世了。女兒住院整整3個月,卻是庭院建設最忙的時刻,陳老竟然抽不出一天時間在醫院陪女兒好好說說話。女兒去世後,陳老輕輕撫摸著庭院裡的綠樹紅花,就如同看到了女兒的笑臉。思念和歉意,只有對蔥蘢的綠樹、嬌艷的花朵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