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9日電 4萬至26萬元一部的手機您見過什麼樣嗎?近日,在哈爾濱市一家家電商場內,就擺著這樣幾款手機。不僅是手機,在這家商場還出售每臺11萬多元的CD激光唱機;17萬元一臺的功放器,以及38萬元一對的音箱。如此奢侈的電器,恐怕在大多數的老百姓家中都難尋蹤影。這些家電中的奢侈品是個什麼樣子呢?普通消費者又怎麼看待這些奢侈品呢?這些奢侈品離我們普通百姓有多遠呢?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一個月賣出了六部天價手機
記者來到這家位於南崗區的電器商場,在一樓的一個展櫃裡看到那款天價手機。這款手機沒有像記者想象的那樣,具有寬大的屏幕和先進的掌上電腦功能。它的外形只是簡單的直板設計,甚至沒有照相功能和彩色屏幕,這樣的一款手機怎麼會被賣到天價呢?
據服務員介紹,這款來自英國的『緯圖』(Ver-tu)手機,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最豪華的手機之一。手機外殼制作材料分為不鏽鋼、鑲金不鏽鋼、白金、黃金和鉑金等幾種,價格也從43200元到265000元不等。服務員說,手機的機面顯示屏是高硬度的藍寶石水晶制造,內部結構則以鈦合金為主材,在每個按鍵下的接觸點都是用紅寶石制作的。不僅如此,整部手機內外從晶片到按鍵都是手工鑲嵌的。可以說這款手機是一件十足的奢侈品。
據這家商場的一位負責人講,由於這種手機的價格昂貴,因此銷售量不如商場內的其他家用電器,但是每個月都能賣出幾部,8月份一個月賣出6部。
記者還在這家商場的三樓看到了產自丹麥的Mikado CD機和同樣是產自丹麥的Encore後級功放器。據服務員介紹,售價為116000元的CD機的數碼部分為模件式機構,便於日後昇級;兩枚特別訂制溫度補償石英震蕩器,精確度達到百萬分之五,有效降低時差;超短訊號通道,使CD機內幾乎沒有接線。服務員說,使用這款CD機播放出來的音樂,可以讓聆聽者得到一種純淨的享受。
奢侈品迎合小部分人的需求
幾萬元一部的手機,十幾萬元一臺的CD唱機,幾十萬元一對的音箱,這些家電的價格對普通百姓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可是這些高檔的家電奢侈品,卻實實在在地出現在哈爾濱市的家電商場內。據這家商場的總經理助理說:『商場之所以選擇銷售這些家電奢侈品,主要是看到了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追求與眾不同的生活品質和生活態度,為了滿足這部分人的需求。』
這位總經理助理還說,奢侈品(Luxury)在國際上的概念是『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享樂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稱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在經濟學上講,指的是價值/品質關系比值最高的產品。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無形價值/有形價值關系比值最高的產品。對於奢侈品品牌來說,不是市場佔有率越高,身價就越高,恰恰相反,正因為一物難求,而更顯其奢華本性。同樣,不是花了大價錢就能提高品位,更不是曝光頻繁,市場銷售火爆就能自封奢侈,那只是暢銷而已。
這位總經理助理還說,在哈爾濱有這樣一部分高知而且高收入的人群,他們追求商品品質的極度完美,正因如此,纔出現這些奢侈品,也只有這些奢侈品纔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商場也因此提出了『品質精質締造生活』的口號。
奢侈品離我們有多遠
家電奢侈品雖然滿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但對大多數的消費者來說購買這些奢侈品,還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那麼大家又是怎樣看待這些奢侈品的呢?記者為此采訪了在家電商場內購買家電的普通消費者、音樂發燒友和私企老板。
在一家家電商場,幾位正在購買洗衣機的消費者向記者表示,他們對於動輒上萬元甚至十幾萬、幾十萬的家電產品都感到『不可思議』。『這些東西肯定比普通電器先進,但十幾萬元CD唱機或是幾萬多元一部的手機,未免還是太浪費了!』一位顧客認為,『由於這些奢侈品家電本身針對的客戶群特殊,廠家和商家的利潤率肯定都會很高,所以在「物有所值」上肯定比不上普通家電。』
張先生是一名音樂發燒友,據說他家的音響設備價值十幾萬元。當被問到是否願意購買十幾萬元的CD唱機和功放器時,張先生表示,這些品牌的音響設備他都聽說過,可是因為太貴根本買不起。張先生說:『別說這些品牌CD唱機和功放器我買不起,就算只買幾根連接電纜恐怕就要花掉我大半年的工資。』
做國際貿易生意的閻小姐是記者采訪的所有人當中最富有的一位,十年的商海拼搏讓她擁有了幾百萬元的資產。不僅如此,閻小姐還十分喜歡追趕手機潮流,市場上出現了新款手機,她會立刻淘汰掉正在使用的手機而去追趕『潮流』。當被問到是否願意購買幾萬元一部的手機時,閻小姐乾脆的回答:『不會買。』她說:『這種手機太奢侈了,跟我的身份不配。如果我拿著這樣一個手機,會被別人誤認為我是一個千萬富翁或億萬富翁。這種奢侈品的買主,在國外也只是少數的體育或影視明星。』
記者發現,盡管絕大多數人都把這類奢侈品家電歸為『決不會考慮購買』的范疇,不過很多人對此並不反感,他們說:『有總比沒有好,有人買得起比沒人買得起好,應該有各種層次的商品滿足人們的需求。』
對奢侈品消費應該進行有度有效的調節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趙瑞政認為,奢侈品的到來,無疑體現社會和經濟的迅猛發展。但這種消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資金的流向,並使表面上自由消費的人們受到周圍其他人消費方式的心理暗示和強制。因此,奢侈熱的消費模式已不再是單個消費者自己的事情了。他同時指出,鼓勵消費的同時,如何理性引導和對待奢侈品消費,有度有效地調節奢侈行為,應引起人們的關注。
趙瑞政說,不可否認,高檔耐用品消費群體已具相當規模,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是尚不完全具備消費實力的『參照群體』。這些人購買奢侈品目的在於仿效地位較高人群,在他們看來,是否擁有某些奢侈品甚至成為能否進入某個群體的標志,盡管自身財力有限,不能完全仿效這個群體,但可籍此獲得良好感覺。趙瑞政認為,對奢侈行為目前暫時無需乾預,應服從市場規律,不當的乾預行為會擾亂目前穩定的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