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豆價形成利好 粳稻一枝獨秀 玉米消費有變 售糧商機在握
2005-10-09 08:59:0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9日電 新糧上場,增收的關鍵莫過於糧食的價格走勢。在日前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大豆市場分析暨貿易洽談會上,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強民等9位專家的權威分析與預測,為農民把握商機售糧,提供了很好的建議。大豆:放眼全國關注西半球

  作為最早接軌國際市場的糧食品種,黑龍江省大豆近4年間價格出現了歷史少有的大幅漲跌,從最低點的1610元/噸到最高點的3500元/噸,兩年半上漲了一倍多。大豆價格的跌宕,源於其價格形成機制的完全市場化和影響因素的多樣化:一方面,國際市場價格總體左右著我省豆價;另一方面,進口量和進口價格以及國內豆油豆粕的價格也直接影響著市場行情。基於這樣的背景,中國大豆網網站總經理劉兆福告誡農民朋友,分析大豆價格要身處黑龍江,放眼全國市場;站在東半球,多關注西半球。

  『今年全省大豆供給量仍將保持較高水平。』中國大豆網在全省抽樣調查之後,對今年我省大豆的產量作出樂觀推斷。對新豆上市後的價格走勢,專家分析認為,未來省內壓榨量將會繼續提高,省內外用於蛋白加工的大豆需求數量也將增加,這些都將為豆價形成提供利好。但是,對比2004/05年度我省大豆購銷呈現出的油廠謹慎入市及收購旺季推後和延長的特點,劉兆福說,目前還沒有看出大豆買家采購策略與態度的明顯變化;而按照現在芝加哥期貨大豆價格和到港完稅價格推算,外省油廠在黑龍江的大豆收購價格應該在2450元/噸左右;按照現在國內豆粕豆油市場銷售價格推算,外省油廠在黑龍江收購價格應該在2500元/噸左右,它們有可能是今年新季黑龍江大豆的底部價格。水稻:粳稻一枝獨秀總價受困結構矛盾

  稻谷市場的價格變化近來也頗為引人注目:從去年年初的供給偏緊、價格上漲到恢復產需平衡,只是年內的精彩。而今年,從3月份開始南方的秈稻收購價就一路下滑,以致早稻收獲時啟動了最低收購價。

  對市場的多變,行家並不奇怪:糧價的漲跌,與新增供給量有很大關系,上一年的漲價只是說明當時的市場關系,並非長期供求發生變化的結果;隨後的秈稻價格回落,源於南方大量水稻的收獲上市。細心的人會發現,從2003年末開始,外省市紛紛來我省購糧,有的甚至是省長、市長親自帶隊,但到去年金秋,卻是我省主動召集糧食洽談,前後的變化原因也很簡單,經過一年的恢復生產,南方粳稻產量增加了。

  市場就這樣直接。來自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分析數字表明,2004/05年度國內稻谷產需大體平衡,但呈結構性矛盾,粳稻略有不足,秈稻供大於求。價格走勢也印證了這樣的結論:在秈稻價格逐步滑落之時,我省水稻價格卻始終樂觀,整個北方粳稻價格如一枝獨秀般。目前我省水稻產量雖未定型,但南方稻區又是平年偏豐,預測年度內稻谷市場仍供需平衡或略顯偏多,並繼續表現出結構性特點。專家認為,如今粳稻收購積極性雖然不減,但同上年相比,市場的活躍程度將有所降低,稻谷價格將受到周期性因素的影響,並表現出政策性市場的特點。玉米:有增產可能消費出現新變化

  去年國內玉米價格的高位回落、企穩,雖也讓人猜測了一番,但國家統計數字卻表明,目前玉米價格水平保持在1997年以來的正常水平;供需呈總體平衡有餘結構。

  對玉米市場,專家提醒有兩個變化應引起注意:一是產量可能會增,二是消費特點有變。據統計,今年我國黃淮海地區冬小麥播種面積增加了1800萬畝,其中絕大部分是與玉米套種,表明玉米播種面積也有所增加;另外,在國家良種補貼等政策刺激下,東北地區玉米播種面積也有上昇,決定了其增產的可能性。

  從1996年開始,我國玉米-豆粕型飼糧比率一路下降,從最初的8:1降為現在的4:1,這表明飼料工業的原料取捨出現變化,更多的豆粕取代了玉米。而作為玉米消費的一個主項,飼料原料的變化必然對其價格產生影響。預測今年的玉米價格,國際供求也不能忽視。現有資料顯示,當前我國玉米庫存處於較底水平,但玉米大國美國人對這一庫存的估計明顯偏低,原因是高估了國內玉米的消費能力;去年國內玉米價格變化有美國增產10%的影響,今年其玉米產量減少了10%。這些變化能對玉米價格產生怎樣的影響,還一時難有定論。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