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性騷擾』零訴訟不等於沒有 受騷擾女性維權艱難
2005-10-09 09:07:3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晶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9日電 8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婦女權益保障法的決定,明確規定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受害婦女有權向單位和有關機關投訴;違反本法規定,對婦女實施性騷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受害人可以提請公安機關對違法行為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是性騷擾在我國首次進入立法程序,然而受到性騷擾的女性依然維權艱難。

  維權現狀

  記者近日在省內各級法院、婦聯等可能反映性騷擾情況的部門采訪,得到的答案是:幾年來黑龍江省的性騷擾案例為零。

  記者又走訪了一些哈爾濱市公安派出所,得到的答復是這幾年來沒有接到一例有關性騷擾的報警。

  但這些部門都很肯定地說,沒有性騷擾案例,不等於沒有性騷擾。而且,現實生活中的性騷擾還很多。

  記者在哈爾濱市街頭隨機采訪了幾位女性,得知被實施性騷擾者並不少見。谷芮是哈市在讀的一名初中女生,一天放學與幾位女同學同行的她突然看到,迎面走來的一名男子竟然當街脫下褲子,谷芮嚇得大叫起來,臉漲得通紅。回到家,因羞於啟齒,谷芮沒敢把這件事告訴家人。

  蘭女士在一個天氣晴好的周末,帶著4歲的兒子在小區的涼亭中玩,猛然間發現,坐在一邊的一個老年男子竟是一個暴露癖,氣得蘭女士大罵:『一把年紀,還不如一個小孩子知道羞恥。再不滾,我現在就撥「110」。』男子倉皇逃走。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大多數受到性騷擾者考慮到自身沒有受到實質性的傷害,又很難拿出真憑實據,對實施者起不到懲處的作用,往往覺得難以啟齒,便自認倒霉,不了了之了。省婦聯權益部部長吳華說,很多性騷擾發生在職場,實施者往往是同事、上級,多發生在隱秘場所,受害者礙於面子,或怕影響職位,羞於舉報,或不敢舉報。另外,性騷擾帶來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傷害,由於法律訴訟的復雜,實施者往往不能構成違法犯罪,致使被害人喪失舉報懲處騷擾者的信心。吳華說,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已經立法,明確性騷擾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我國開始在法律層面上反對性騷擾,是我國法律不斷完善的一個表現。全省各級婦聯一直明確地反對各種形式的性騷擾,如今遏制性騷擾有了法律上的保障,婦聯將加大落實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實施,鼓勵遭受性騷擾的女性積極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提高女性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

  維權應完善

  有關專家表示,禁止性騷擾寫入婦女權益保障法,只是立法的『初級階段』,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比如,性騷擾的內涵是什麼?具體的罰則是什麼?其他相關法律如何跟進?還有舉證難等問題。黑龍江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歌雅認為,在對婦女權益保障法的修改中增加了禁止性騷擾的內容,受害人可以進行舉報和訴訟,這只是對性騷擾做了原則性的規定,在中國傳統的概念中,法律中曾出現的流氓、猥褻行為,都與性騷擾有同等含義,現在提到的性騷擾就涵蓋了這些內容。性騷擾立法應在維權和操作層面做更細致的規定,以方便法官操作和當事人維權。性騷擾的適用范圍也應拓寬,涵蓋男性對女性、女性對男性和同性間的性騷擾。應根據性騷擾行為後果,適用不同法律對受害者加以救助,構成民事侵權的,讓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構成刑事犯罪的,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

  王歌雅說,一部法律的制定,肯定會面臨相應的難點,性騷擾立法的一個關鍵就是證據規則如何解決,解決了性騷擾取證環節的難題,這部法律的實施將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對於有人建議在性騷擾案件中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她認為,舉證應遵循證據規則,舉證責任倒置需嚴格使用,這一點還有待於在法學理論上作進一步探討。遏制性騷擾的另一個關鍵是解決民眾觀念問題,提高民眾法律素養。與性騷擾作斗爭,維護人格尊嚴。

  相關鏈接

  性騷擾為何入法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婦女權益保障法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鷹在談到關於性騷擾相關懲罰時談到,中國把性騷擾的法律責任和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銜接,這樣就使得這樣一個規定具有可操作性。中國第一次把性騷擾的概念寫入法律是基於三方面情況的考慮。

  一是性騷擾問題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關注。二是性騷擾確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三是性騷擾的概念,第一次進入我國的婦女權益保障法,表明了我們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