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省內媒體報道,素以時尚而聞名的冰城哈爾濱市,近來悄然出現了『婚姻大事父母做主』老皇歷的『現代翻版』。前不久在這裡舉辦的一場『父母代相親聯誼會』吸引了800多人前來參加,大大出乎主辦者的預料。聯誼會上,300多對家長登記了子女的資料,130對家長交換了子女的資料。
在時代開放、婚姻自由的今天,這些父母們為什麼對孩子婚事如此樂此不疲?這與『婚姻市場上的紅娘缺乏』有著密切的聯系。筆者小時候是在農村度過的,每到農閑時節,總有『專業媒婆』為鄉親們『尋婚問嫁』,這中間雖然有好吃懶做者,但大多數『紅娘』都是熱心人,不要報酬、不求回報、不講索取等,所以,農村年輕人雖然非常封閉,交往不多,但年輕人的愛情選擇空間還是很廣闊的。進入了城市,筆者發現,要想找個老婆就不像農村那樣簡單。沒有錢是不行的。交際面的狹窄造成年輕人選擇面不寬,只能到婚姻介紹所去,在良莠不齊的婚介市場,『有車有房』、『月薪萬元』、『海歸人士』遍地開花,上當受騙者多,花好月圓者少。所以,年輕人多不願意去。就是在媒體上刊登『征婚廣告』,有錢的人也難免臉皮發熱,就像販賣人口一樣,很尷尬,年輕人熱情不高。再加上晚婚晚育等觀念的衝擊,大多數年輕人都不得不一再提昇婚育年齡。在紅娘空缺的情況下,父母們如果不擔當紅娘的角色,孩子只能『錯過了月亮還要錯過星星』。
紅娘的缺乏不是偶然的,城市商業化的發展造成了人際交際的商業化和功利化,人們更願意用利潤最大化來衡量收入產出比例,紅娘的一般流程是:不但要了解雙方情況、彼此介紹,約定見面時間、地點,進行情感溝通,更要對後面的戀愛、婚姻矛盾進行協調,耗費大量業餘時間,入不敷出,顯然違背了人們的功利化思想的出發點;『老死不相往來』成為當代人際關系的真實寫照,熱心腸的人漸少,熟悉的人尚不能熱心交往,『閑事情』就更沒人願管了;人們忙於掙錢,一心向『錢』看,淡化了生活的快樂指數,類似於幫人介紹對象這樣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情,格調檔次不高,沒有品位,不願意乾。
父母充當紅娘雖有臨時功效,畢竟顯得有點尷尬,還會滋生不必要的包辦乾擾。『愛情是美好的,美的東西應該是無功利的』,因此,我們呼喚服務型『公益紅娘』,有關社區、街道、團組織、工會等基層組織,如果能將年輕人的婚姻之事當作社會穩定和婚姻質量的大事情來抓,當作群眾的精神需求來重視,多為年輕人舉辦各種鵲橋會,『新包辦婚姻』的數量就會有所減少。因為婚姻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家庭的穩定,進而影響到社會的和諧。我們也希望各級婦女組織能將『婚姻紅娘』當作婦女權益的組成部分,認真落實,解決這個尷尬的現實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