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0月11日電 9日,市民邵女士拿著被污染的皮衣到消協投訴稱,她花6300元錢買的白色皮衣,被商家贈送的一管『進口皮衣油』污染。據了解,有些商家用假冒偽劣產品當促銷贈送『禮品』,一些贈品使用出現問題商家往往推卸責任。
據邵女士說,她『十一』期間在呼蘭區花6300元錢買了一件金公主白色毛領皮衣,售貨員說廠家正在搞促銷,買皮衣贈送一副皮手套和一管德國進口的皮衣油。7日,她發現白色皮衣前胸有一處蹭髒了,便拿出廠家贈送的皮衣油擠在上面用軟毛巾擦拭,誰知涂上皮衣油後越擦越髒,最後將皮衣弄髒了一大塊。邵女士立即去找商家,售貨人員說贈送的商品出問題他們不負責任。
不久前,一位市民購買電視機時商家贈送一個劣質果盤,拿回家後未處理好的盤邊將孩子的手劃傷,他找商家討說法,售貨人員說果盤是白送的,出問題他們不負責。今年『五一』期間,市民趙某在一家超市消費滿100元得到超市贈送的一包炸雞塊,回家後發現雞塊已長出霉點,返回去找商家,售貨員隨意換了一包。
記者調查得知,很多商家為促銷都以『買一送一』、『禮上加禮』名目贈送商品,一些商家趁機將殘次品、滯銷品或劣質品贈送給顧客,還有商販把過期食品或假冒產品、三無產品當贈品贈送。市民發現贈品有問題找商家時,常常被商家以『贈品是無償的,出現質量問題概不負責』為由拒絕。
有關律師說,商家的贈品是消費者在購買另一產品的前提下贈予的,因此贈予不是無償的,是商品買賣中附有條件的贈予。根據《合同法》規定,這種方式贈予的財產有瑕疵,贈予人應當負責任。
消協人士提醒市民,購物接受贈品時應留意贈品的品名標識,要求商家在購物發票上標明贈品內容,出現問題要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