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北極村走出的文學精靈:記國家一級作家遲子建
2005-10-14 09:34:5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寧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在巴黎圖書沙龍上。

照片遲子建提供

  東北網10月14日電 題:北極村走出的文學精靈:記國家一級作家遲子建

  『當我童年在故鄉北極村生活的時候,我認定世界就北極村那麼大。當我成年以後,到過了許多地方,見到了更多的人和更絢麗的風景之後,我回過頭來一想,世界其實還是那麼大———它只是一個小小的北極村。』2000年,挪威,來自中國黑龍江的女作家遲子建的主題演講博得了陣陣掌聲。外國同行和聽眾們為她優美的敘述所感染,雖然民族不同,但大家對於鄉情的理解是相通的。

  遲子建就是這樣深深的眷戀著自己的故鄉,那個中國北部的依山傍水、風景優美、每年有多半時間都是白雪飄飄的小村子。

  她這樣形容她深愛的親人:『他們是那麼的善良、隱忍、寬厚,愛意總是那麼不經意地寫在他們的臉上,讓人覺得生活裡到處是融融暖意……我從他們身上,領略最多的就是那種隨遇而安的平和與超然,這幾乎決定了我成年以後的人生觀。』

  她這樣形容她深愛的植物:『當植物還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時候,秋霜卻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間就憔悴了……我從時衰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看到了生命的從容。因為許多衰亡的植物,在轉年的春天又會煥發出勃勃生機,看上去比前一年更加有朝氣。』

  她這樣形容她深愛的動物:『雖然我把那些動物當成親密的朋友對待,但久而久之,它們的斃命使我的憐憫心不再那麼強烈,我與庸常的人們一樣地認為,它們的死亡是天經地義的。只是成年以後,遇見了許多惡意的人的猙獰面孔後,我又會情不自禁地想到那些動物,想到狗伸著舌頭對我溫存的舔舐,想到大公雞在黎明嘹亮的啼叫聲,想到貓與我同時爭一只皮球玩時的猴急的姿態。在喧嘩而浮躁的人世間,能夠時常憶起它們,內心會有一種異常溫暖的感覺。』

  遲子建對文學和人生的思考,與她的故鄉、童年和她所熱愛的大自然是緊密相連的,這使得她的作品流露出一種獨特的氣息。有人說她像蕭紅,有人說她像沈從文,其實,遲子建就是她自己,一個北極村走出的文學精靈。從1983年提筆,她的寫作從來就沒有離開過黑土地,那些小鎮、村民、自然界和動植物,在她的筆下呈現出一種朴素的、詩意的美。

  寫小說20年,出版了30多部書,遲子建的創作成績斐然———曾獲魯迅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勵;前年獲澳大利亞喬伊斯基金會頒發的『懸念句子獎』;今年受到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邀請,到愛荷華進行為期3個月的寫作、旅行、研討等活動;長篇小說《偽滿洲國》日文版出版後,《紐約時報》為此對她做過專題采訪;最近,散文新著《我的世界下雪了》和中篇小說《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亦引起很大反響;中篇小說《踏著月光的行板》和短篇小說《采漿果的人》同時獲得了由讀者投票選出的《小說月報》第十一屆百花獎……

  提起這些,遲子建特別強調:『《黑龍江日報》是最早關注我的媒體之一,曾做過很多次我個人的專訪;而我的每一次創作,每一點成績,省報幾乎都是最早給予報道的;我的很多重要的散文,譬如《最蒼涼的海岸》、《簡朴生活回憶錄》等等,都發表在天鵝副刊上。我覺得一張報紙能夠持續多年的對文學和青年作者給予相當的關注,是難能可貴的。』

  遲子建,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國家一級作家。1964年生於漠河,1984年畢業於大興安嶺師范專科學校。1987年入北京師范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辦的研究生班學習,1990年畢業後到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工作至今。1983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樹下》、《晨鍾響徹黃昏》、《偽滿洲國》、《越過雲層的晴朗》,小說集《北極村童話》、《白雪的墓園》等,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聽時光之舞》等。曾獲得魯迅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勵,部分作品被譯成英、法、日文等出版。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