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現行供熱價格體系存在漏洞 供熱企業期待陽光利潤
2005-10-17 09:19:1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寶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7日電 在哈爾濱市供熱漲價箭在弦上之時,人們開始關注供熱企業成本的合理性,而對供熱企業而言,這次漲價能否有利,又有多大利潤空間,是最值得關心的。

  平衡多方利益,正考驗著政府定價決策的能力。

  現行熱價:成本與福利摻雜

  哈爾濱市現行的熱價是31.15元/平方米,2000年7月1日制定實施的。據物價部門人士解釋,這個價格是成本價,沒有稅金和利潤。當時,供熱是福利,熱價是成本與福利的混合體,即成本加政府提供的社會福利,由企業替政府承擔提供。因供熱企業都是國有企業,可以企業之身受命承擔政策性虧損,即提供社會福利。

  哈爾濱市鍋爐供暖公司的8項成本核算顯示:燃料費佔44.56%,運費4.59%,水電費9.02%,人工費8.35%,小修費3.66%,大修費6.48%,折舊費12.48%,管理費10.5%。程經理說:『作為國有企業承擔政府要求的虧損,我們沒有問題,關鍵是我們的發展資金從哪裡出現行熱費也不能完全收上來,虧損經年累積,企業運營資金越來越少,影響了維修和其他經營。』而投資近3億元的民營企業星辰公司則是自投資以來就虧損,公司認為自己沒有承擔政策性虧損的義務和責任。『現行的價格體系,對我們民營公司不公平。』

  多數供熱企業經營者都認為,如果政府要提供福利,應該給市民直接或間接補貼,通過價格手段來實現補貼,是落後的管理理念的體現。

  不能忽視供熱盈利性

  近年來,哈爾濱市供熱市場開放,吸引許多民營資金加入,供熱盈利性成為必然,這意味著供熱定價要有利潤。

  據參與價格管理的政府有關人士介紹,現在供熱已進入多種所有制時代了,定價方式必須有所改變,所定價格要有合理利潤。這次他們考察供熱企業時,企業已提出了價格形成機制要改變的要求,因為既然生產要素市場已經完全放開了,而供熱成本完全受制於這些由市場調節的要素,要素價格變化而使供熱成本超出一定范圍時,供熱企業就難以消化而形成虧損。如果由政府強制性不改變價格,那麼供熱企業因經營虧損而采取其他手段減少虧損影響供熱質量,對企業和居民都有害。

  在采訪中,供熱企業紛紛提出,供熱價格形成應該像電價一樣,實行煤熱聯價,以保證供熱價格的合理和調整及時。這種方式已有許多地區采用。長春市決定從今年開始,實行煤熱聯價,根據煤炭價格變化幅度,每年調整一次熱價。

  但許多居民認為政府調價應考慮其承受能力,而企業又不能承擔因煤炭等市場要素漲價所帶來的虧損。處於兩難之地的政府怎麼辦?政府福利是否還提供?又如何提供?

  政府補貼給了誰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哈爾濱市的熱價是民用和經營用熱同價,政府所定的價格是包含社會福利的價格,而這種價格方案是經營性的企業佔用了國家給市民的熱費補貼,供熱企業把由自己承擔的政府福利給了同為經營性的企業,這樣形成的虧損,供熱企業覺得很委屈,認為是自己餓著肚皮為其他用熱企業送錢。現在,我國長春、沈陽等地的供熱方式都采取了民用和經營用熱分價方式。剛調整完價格的長春市居民住宅供熱價格為每平方米26元建築面積;經營性房屋供熱價格為每平方米31元建築面積,其他房屋供熱價格為每平方米28元建築面積。

  黑龍江星辰供熱公司楊經理說,我們供熱有許多是企業用戶,但民用和經營用熱的同價政策,讓我們虧損嚴重。『如果是民用虧損尚可理解,但我們是因企業用戶而虧損,不公平。』哈爾濱市熱力公司人士認為,他們所購買的熱源價都漲了,但供給企業的熱價卻沒有漲,自己的虧損額就是購熱企業的利潤額。他們說,本應該給市民的社會福利,因為民用和經營用熱沒有分價,導致社會福利補貼給了企業。因此,在新的熱價機制裡,必須民用和經營用熱分價。

  省法重律師事務所主任李效桐認為,既然熱成為商品,就應具備商品屬性,要公平買賣。政府必須把民用用熱和經營型用熱分開,作為社會福利要直接補貼到居民手中。

  供熱成本如何算清

  供熱價格到底是多少?有誰能算清楚這是市民們普遍的疑問。

  經濟界人士劉先生分析說,公用事業放開後,因為價格受政府控制,即使有利潤也是微利,人們之所以向該領域投資,是因為公用事業規模大,其利潤都是靠規模贏得的。因此,企業在沒有更多利潤的前提下,定價多少就決定了企業盈利水平,企業就有了成本最大化的追求。

  市民對熱價成本有疑問,還因為居民購房所繳的供熱配套費所屬和用途。據了解,配套費都由政府財政撥給了供熱企業,進行供熱管道的建設和維護。自然地,這些資金在供熱企業那裡成了其固定資產,企業用以經營並以此盈利。

  供熱企業成本如何核算纔算合理公平?供熱企業的剛性成本和經營成效能分得清嗎?

  對於這個問題,有關政府部門也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他們認為,作為供熱企業,其熱價構成的各種原材料價格可以掌握,因為市場是開放的,市場要素價格平均數也很容易獲得。但其經營的效率高低卻沒有統一的衡量標准,企業的經營費用難以評估,這是目前價格部門在供熱價格測定上遇到的問題。在供熱價格中包含企業經營費用,這塊費用界定不准直接影響價格的公平,使企業成本最大化追求得以實現。這樣一來,供熱企業的高經營成本就轉嫁到市民頭上了。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