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7日電 在案發現場,一抹無名的油漆,一絲肉眼看不見的纖維,一粒飛濺的玻璃碴兒,這些微小的證據,常常蘊含著查找罪犯的重大線索。在現代版的『福爾摩斯』故事中,見微知著的案例屢見不鮮,而真正的無名英雄,正是省公安廳刑事技術總隊的微量物證支隊。他們曾在『4·19天鵝飯店特大著火案』中被燒死者身上,找到遺留的衣服纖維,從而成功破獲了這起案件。
『會說話』的彈藥
3月,哈爾濱市發生一起盜竊案,派出所兩名民警接到報案後,立刻趕到現場,在樓道裡與正要逃跑的歹徒撞個正著,雙方展開槍戰,兩名民警的腳、腿部負傷,難以站立,瘋狂的歹徒趁機搶走警察的一把槍。案情嚴重。警方在現場發現一顆圓形鋼珠,懷疑是歹徒射擊後留下的。
微量物證支隊專家立即對鋼珠進行檢驗,發現鋼珠上留有很多黃色附著物,經分析,這些黃色附著物的成分與一般槍支彈藥的成分不同,含有大量硫磺,屬於發令槍彈藥成分。就在進一步檢驗時,歹徒被抓住,在歹徒家床下搜出一把自制轉輪手槍。微量物證支隊專家將現場遺留鋼珠與搜出的手槍上的附著物進行對比檢驗,證實鋼珠上的火藥殘留物正是這把槍發射後留下的,依此結果案件迅速定性:此人就是搶劫後槍擊警察、搶槍的不法分子。
『揭謊言』的油漆
3月6日,在哈同公路461公裡300米處,由於冰雪路面很滑,前方發生重大交通事故。這時,後面路段也接連發出汽車相刮撞的砰砰聲———一輛尼桑和兩輛夏利轎車怕衝入前方肇事現場而及時剎車,可後面一輛液化氣罐車司機沒有及時停車,連續將3輛轎車刮撞。
交警部門審查時,液化氣罐車司機只承認刮撞了一輛夏利車。為弄清責任,交警部門給省公安廳微量物證支隊送來液化氣罐車身上的擦蹭漆片、兩輛夏利車和尼桑車身上的擦蹭漆片。經電子顯微鏡檢驗,3輛轎車身上附著的擦蹭漆與液化氣罐車上沾的漆,顏色、成分相同。驗證後的結果是,液化氣罐車身上同樣附有與夏利車相同顏色、相同成分的紅漆,與尼桑車相同顏色、相同成分的白漆。為證實3輛轎車在冰雪路面順序停車後,被從後面駛來的液化氣罐車與3輛轎車相刮提供了科學依據,液化氣罐車司機在有力的證據面前低下了頭。
在人們所不了解的微觀世界,微量物證支隊專家用敏感的顯微鏡代替人類『模糊』的雙眼,讓真凶露出馬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