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7日電 據大慶市人民政府網站消息,厚重如山的石油文化、百鳥振翅的萬頃濕地、濃烈火辣的民族風情,使到大慶游玩的客人賓至如歸,留連忘返,也讓大慶市旅游產業收入節節昇高。據統計,『十一』黃金周期間,大慶市共接待外地游客23000餘人,實現旅游收入近70萬元。
石油文化和生態濕地是大慶市旅游的兩大優勢資源。人文歷史文化景觀和湖塘濕地連片的自然景觀凸顯出大慶特色旅游產品形象。近年來,隨著大慶市對旅游項目開發建設的推進力度不斷加大,圍繞石油、溫泉、濕地三大重點旅游產品的品牌開發建設如火如荼,大慶市旅游產業在規模、內涵上都有了一定的提昇。
石油文化因具有強烈的人文區域特點,成為吸引外地游客的一大賣點。游客來到大慶,首先看到的是日夜不停運轉的采油機和高大的鑽井井架。很多石油紀念地成為游客參觀的首選:標志大慶油田誕生的『松基三井』、反映會戰時期艱苦生活的『乾打壘』式住房。十一期間,鐵人紀念館、油田科技博物館日接待游客近百人。很多游客都說,來大慶就是為了看看石油文化,學學鐵人精神。
在自然生態景觀建設上,大慶市突出地勢資源,對杜爾伯特、林甸等縣旅游發展進行嚴密規劃,杜爾伯特的當奈濕地人居生態村已架修了棧橋,增設了水上皮劃艇、游客中心等新項目。林甸也開發了游客參與性強、特色突出的林甸郭氏生態湖。十一期間,杜爾伯特縣連環湖國際水禽狩獵場和壽山民俗休閑度假村接待游客近兩萬人,林甸濕地旅游更讓游人驚嘆,幾乎每個景點接待量都趨於飽和。
硬件條件好,更要做好軟件設施建設。為讓游人在大慶玩好住好,市旅游局在加強旅游市場整治和規范上狠下工夫。采取了建立旅游企業安全檔案、跟蹤整改安全隱患、打破星級賓館終身制、建設企業星級能評能撤能昇能降的動態管理等一系列新機制,使游客在大慶市旅游投訴率大大降低,截至目前,共接到兩起投訴案件。
市旅游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今後大慶市旅游業的發展方向是打造精品工程,突出地域特色,爭取更多游客到大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