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與癌共舞時談笑人生路 記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抗癌明星
2005-10-18 09:30:18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祖秉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10月18日電 17日一大早,記者來到省腫瘤醫院內的黑龍江省抗癌協會。10平方米的辦公室裡,三位『醫生』正在忙碌:一位在整理會員登記表,一位在准備講課教案,還有一位在耐心地接受來訪『病人』的諮詢。

  記者說明來意並問到接受『病人』來訪的『醫生』是否是本院退休醫生時,其他兩位『醫生』同時笑出了聲:『抗癌協會裡全部都是癌癥病友。』看著這三位打扮入時、精神飽滿、動作利落的女性,記者簡直無法相信她們至少已是癌齡7年以上的病友。

  科學是抗癌有力武器

  王靜(70歲,彌漫浸潤型胃癌10年)

  因為得了癌癥後又活了10年,我現在成了媒體多次采訪的抗癌明星。1995年至1996年,我發現自己吃飯不舒服。因為害怕做胃鏡,我拖到不能再拖了纔去看病,結果被確診為彌漫浸潤型胃癌中期,第二天就成功地做了切除手術。

  術後一年多,由於家人的有意輕描淡寫,我並沒有太大心理負擔。一次與醫生的偶然交談,我纔知道自己的病很嚴重,很可能在未來一年內就要面對死亡,心情也因此跌落到極點。在參加省抗癌協會活動時,一本過期的抗癌雜志成了我的救命稻草,白天、夜裡、坐著、躺著,這本雜志陪著我翻來覆去。從那時開始,我纔知道手術後的康復期治療、保養更是抗癌的關鍵。

  從此以後,我開始訂書訂報,風雨無阻地聽專家講座,從各種可能的渠道吸取有關抗癌的科學知識。在此期間,我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主動調整心態,堅持體育鍛煉、特別注意食療。到2000年時,我幾乎成了『胃癌通』。直到現在,我依然能嚴格管住自己的嘴,不吃任何醃菜與買來的副食。由於抗癌頗有成效,我被推選為省抗癌協會食療課教員、陽光演出團老年表演組組長。

  作為一名癌癥患者,我也曾極度恐懼生命結束,是科學知識讓我認識了癌癥並接受了現狀,不斷的學習與科學的調養讓我找准了生命的第二條出路。十年來,我的癌病從來沒有復發過,如果別人不問我,我自己都淡忘了曾是就要面臨死亡的癌癥病人。

  想得開就能多活幾年

  李亞琪(52歲,乳腺癌8年)

  我發現乳腺癌時,其實已經到了中晚期。那時候,我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中,總想著立遺囑。醫生說,恐懼可使人體產生毒素;我愛人說,怕也沒用,想得開就能再多活幾年;我那時就只想,還沒有看到兒子結婚呢,我要活下去。沒想到,這種心態促使我的體質越來越好。在出院後回家調養的漫長過程中,我堅持中藥調理,以『郭林防癌抗癌健身法』鍛煉,改變過去愛吃肉的飲食習慣,多吃菌類食物如黑木耳、銀耳等。

  現在,我在抗癌協會擔任常委工作,每天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忙起來要比在家瞎想好得多。我與病友們還會AA制過生日(即手術成功紀念日),我們每天的生活都講究質量。

  第二次生命更為精彩

  徐淑雲(42歲,乳腺癌7年)

  能活到現在,我總結為五種經驗:一是心療,把死亡看淡,順其自然,不恐懼,無焦慮,樂觀向上。二是藥療,配合醫生,不要過度治療。用藥後感覺身體不適就聽從醫囑立即換藥或減少劑量。三是食療,講究營養,平衡膳食,多吃新鮮果蔬,戒煙酒。四是動靜平衡療,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五是自然療法,像孩子一樣天真無邪地過日子,學會無懮無慮。

  現在我是天年中老年模特隊與陽光演出團的演員,每周二、四要參加訓練,不定期參加老年協會、社區以及商場的義務演出,其他時間接送兒子上學放學,家務活讓保姆來做,什麼事都不放在心上。是癌癥讓我發現了生活中的輕松快樂。

  做好生命中的每件事

  單小禾(26歲,何傑金氏淋巴癌3年)

  治療癌癥期間,醫生發現我的心髒也不好,並且只有一個腎,放化療時所承受的痛苦更是不能用語言來形容,當時真的沒有信心繼續活下去了。當時我想,我還有一個『開店』的願望沒實現,我要用生命中餘下的時間把我最熱愛的事做好。於是,我在哈市一家精品城的三樓開了一家DIY『印像店』,結識了很多有情趣、愛生活的好朋友。現在不僅小店每個月的收入可以維持我的醫療支出,更讓我更有信心面對癌魔。每過一天,我都會有不同的收獲,這種滿足感足以衝淡病痛。

  抗癌協會是一個特殊的抗癌群眾團體,相對其他病友會,它的規模更龐大、更規范。會員相互幫助,共求生存。在這裡,病友們對癌癥的恐懼感正在不斷下降,提高生存質量的願望增強,令心身兼治變為可能。目前,黑龍江省抗癌協會有在冊病友兩千多人,在哈市有活動站35個,並設有齊齊哈爾活動站,已幫助牡丹江、安達、大慶等地設立抗癌協會。

  只要一提起癌癥,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死亡,於是就有了『一半癌癥患者是嚇死的』等經驗之談。現代醫學告訴我們,癌癥患者精神狀態越好,就越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癌病的抑制力就越強,抗癌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克服來自內心的恐懼。

  昨天,記者『零距離』接觸了一群生活在我們身邊、戰勝自我活得有滋有味的抗癌明星們……

  省腫瘤醫院有關治癌專家認為,事實表明,癌癥患者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堅信自己的康復能力,是克服癌魔的首要前提。癌癥臨床治療僅是康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在於克服不良心理,構築抗癌心理防線,這對強化患者自身免疫力、阻止和延緩病程進展至關重要。

  此外,病人家屬對患者的影響也不可低估。在心理上,家屬應積極學習腫瘤的相關知識,和病人參加互助組織,交流心得,相互鼓舞。在治療上,家屬應充分發揮橋梁作用,利於醫生更好地實施治療,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在飲食上,家屬要多做些美味可口、易於消化的食物,督促病人多餐少食。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