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9日電 走進樺川縣梨豐鄉黎明村,幾臺現代化大型農業機械發出隆隆聲響。50歲的村黨支部書記邊長有對筆者說:『村民投資入股農機合作社,俺村的農民手裡有「牛股」,今年都掙著大錢了!』
早在幾年前,勤勞聰明的黎明村人就有合股購買大型農機具的想法,但苦於沒有足夠的資金,這個夢想一直沒實現。幾個膽大的村民也曾經帶頭投資搞過這方面的嘗試,但由於規模小,沒形成氣候兒。國家出臺扶持發展農村農機聯合體的優惠政策後,縣、鄉、村三級乾部跑省進市,今年爭取資金60萬元,用於發展農機聯合體,每股3萬元,村民投資入股的熱情空前高漲。
佔地4000多平方米的黎明村農機股份合作社,新建場區平整潔淨,鐵藝大門、涂著黑漆的鐵柵欄美觀、莊重,院內9個卷簾門緩緩昇起後,展現在眼前的是嶄新的8284輪式拖拉機和1048聯合收割機,配套農機具20多臺套。這裡的技術人員說:『俺們這些農機具都是國內最先進的。』
邊長有興致勃勃地介紹,成立農機股份合作社能推動農村盡快實現農業產業化,促進土地規模經營,實現連片種植、連片生產,節約勞動力,更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徑。農民生臣談起投資入股的事兒喜上眉梢,他說:『從前,俺村沒有大型農機具,一到春耕、麥收和秋收,挨家排號等外地車來耕地和收割,排號的農戶多,那些外地人就抬高工錢。今年,俺們村民投資入股購買的這些大型農機具,秋收時都能派上大用場。俺們會員商量好了,既要保證農戶耕種收獲的質量,又要始終保持合理的價格。本村的地種完了,還能到外村去掙工錢。』
村民種傳海給筆者算了一筆賬,他家一共7口人,每口人平均2公頃地,每公頃純收入4000元,他家僅種地一項純收入就達5.6萬多元。他家一共投資6萬元入兩股,每股年純收入可達8000多元,加上種地收入,他家今年純收入可達7.2萬多元。而外包一公頃地純收入只有1000元。跟外包地比,投資農業機械收益大,又降低了種田風險。俺們農民手裡有錢了,怎麼能讓錢生錢,村委會給俺們帶了個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