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黑龍江人如何打造自己的印象系列
2005-10-19 14:12:3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趙宇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9日電 成功打造了『印象·劉三姐』後,名導張藝謀和王潮歌、樊躍組成的『鐵三角』導演團隊又將奉獻出另一出山水實景演出『印象西湖』,『印象麗江』也將稍後完成,目前,更多城市在熱邀張藝謀執導『印象』,為當地打造一部長效演出項目。其實黑龍江也有像樣的文藝演出,前不久由黑龍江電視臺文藝頻道總監黃愷擔任總導演的晚會《松花江上》就在央視為黑龍江人贏得了喝彩,而且這臺晚會是一臺搭建在松花江上的實景演出。

  打造山水文化的收益

  剛到桂林,導游就跟我們說,桂林目前正在著力打造山水文化,而《印象劉三姐》便是陽朔『錦繡漓江·劉三姐』歌圩景區的核心工程。《印象劉三姐》的表演舞臺為漓江陽朔段書童山附近的兩公裡水域及十二座背景山峰,這是一座與地球同齡的『山水劇場』。觀眾席采用綠色梯田造型構成,擁有180度全景視覺,可觀賞江上兩公裡范圍的景物及演出。據介紹,《印象劉三姐》每晚的演出有200多固定演員是當地的農民,每一個農民的演出年收入可達6000元,多的上萬元。盡管打造這部《印象劉三姐》花費5年的時間,但它賺錢的速度也是相當驚人的。有數據顯示從2004年3月20日正式演出到2004年底,觀眾達到35萬人次,直接經濟效益6000萬元,其中門票收入3000萬元。預計到2005年年底《印象劉三姐》的經濟效益將達到8000萬元。

  在記者看來,桂林人出資請來張藝謀打造這樣的晚會的確是一招妙棋,一次投資,終身受益。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最近又在網上看到張藝謀要打造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的消息,《印象西湖》、《印象麗江》等作品也將接踵而至。顯然,《印象劉三姐》也拓寬了張藝謀的財路,真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多贏。

  要學的不能只是皮毛

  其實黑龍江也有像樣的文藝演出,前不久由黑龍江電視臺文藝頻道總監黃愷擔任總導演的晚會《松花江上》就在央視為黑龍江人贏得了喝彩,而且這臺晚會是一臺搭建在松花江上的實景演出。

  記者從桂林回來後,曾與黑龍江電視臺文藝頻道總監黃愷探討過此事。他說,黑龍江能乾大事,演藝界、編導界這方面的人纔也有,但是唯一不足的是我們的演出市場太不健全了。他也曾去看過《印象劉三姐》,演出中的一千多舞蹈演員其實就是當地的農民,他們每天來演出,就10元錢薪水。做這樣的演出,得有錢,還得有想法。廣西民歌節的投入從3000萬增加到4000萬都是政府出面在融資,《印象劉三姐》投資近1億也是政府出的面,單單靠某一個單位是無法籌到這個數目的。也有人找他為冰雪節搞實景演出,但他拒絕了。『我們不能只學人家的皮毛,冬天搞實景演出,舞蹈演員根本無法出手,歌唱演員也得穿著棉襖,根本不好看。夏季辦點常設演出我們完全可以做到,但也得有人去考慮這件事,而且也沒人叫誰去考慮它。這樣的演出需要集中策劃,演出方面的人纔我們不缺,缺的就是這方面的組織者。』

  臨淵羡魚之後的反思

  說實話,旅游景點搞演出在今天早已成了平常事。在九寨溝、在三亞,記者都曾去觀看過那裡的民族風情演出,演出的票價一般都在百元左右。為何在黑龍江,卻難得一見專為外地游客而設的演出?

  記者向省旅游局市場處的處長孫家駒問了這個問題。『文藝演出市場,取決於旅游業的規模。我們的旅游業季節性很強,不像南方一年四季都有客源。演出得有人看纔行。夏季是最適合搞演出的季節,但夏季旅游我們還處於開發宣傳階段。省文聯曾經聯合大慶搞了一臺名為《金源華章》的演出,投了幾百萬,結果沒人看,後來不得不去搞攤派。但是搞演出重本意識的思路是對的,而且我們在這方面也確實有著巨大的潛力。』

  記得,在九寨溝,記者看到它導游小冊子上寫著這樣一句話:『無論你何時來九寨溝,你只能看到它四分之一的美。』因為每個不同的季節,九寨溝都有不同的景致。其實,黑龍江本來就是個四季分明的地方,景色同樣也是隨著季節的交替而變更的,為何旅游卻受著季節的局限?而且即使是在我們客源不斷的旅游旺季,也沒有讓演出與旅游掛鉤?

  看來臨淵羡魚之餘,我們還需要一點點退而結網的勇氣、魄力和決心。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