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0月20日電 近日,一位大學生母親寫給學校領導的來信在東北農業大學校園內引起強烈反響。這位母親在飽含辛酸與無奈的來信中,講述了孩子從高中至上大學以來的一些變化,她對孩子出現的對父母不屑一顧、不節儉等行為表示擔懮,希望學校能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將德育教育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融合起來。連日來,該校以此為契機,在該校開展了以『感恩、責任、奮進』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萬名大學生集體補上了『感恩』這一課。
新學期開學不久,東北農業大學校領導收到一位大學新生母親的來信。這位母親在信中詳細講述了他的孩子從高中至上大學以來的轉變。這位母親在信中說,『……上高中後,……他的性格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他不願和父母溝通,學習不努力。我們常常試圖和他溝通、交流,但常常以失敗告終。為了他的成長,我們不知付出了多少艱辛和努力。但孩子的心扉卻從來沒有向我們敞開過。他變得越來越自私,對我們的話感到反感,他房間的門總是鎖著。他對父母的感情很淡漠,完全比不上他對同學、朋友的感情。』這位母親在信中辛酸地說:『……看到自己的孩子,看到他有時對父母不屑一顧的表情,我不禁淒然淚下。這就是我全身心愛著的兒子嗎?』『高考後……他非要買手機,孩子要上大學了,買就買吧。從那時到現在的兩個多月時間裡,他給朋友打電話花去了300元話費。而我們有時給他打電話他卻很少接。300元錢對於平民百姓、工薪階層的我們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我常告訴他要養成節約的習慣,但他對父母的話置若罔聞。……現在自私自利、不體諒父母、不顧家庭條件好壞、不努力學習,只講吃喝玩樂、愛慕虛榮、搞聚會,想的是從父母手中騙取更多錢的孩子很多。我想其原因在於:家長溺愛,……學校又只抓學習,品德教育抓得不緊,再加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等等。……我真的很擔心我的兒子不好好學習,和其他的同學到處溜達、聚餐、上網,學壞了。』這位母親在信的最後寫到:『聽說貴校的校園活動豐富多彩、文體活動異彩紛呈,能否將德育內容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從而激起他們對父母、親人、家鄉、社會、祖國的愛,產生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意識,從而努力學習,學好本領,回報父母、家鄉和祖國。』
這封發自肺腑的來信,讓學校頗為震動,學校幾位主要領導讀後紛紛作出批示,表示這封來自家長的信件是沈甸甸的,信件代表的是千萬學生家長內心的擔懮與無助。同時,學校確立了開展以『感恩、責任、奮進』為主題的大學生思想教育活動,讓大學生的德育工作不僅要走進課堂、走進宿捨、還要走進家庭,真真正正走進學生和家長的心靈深處,讓全校學生都上一堂『感恩』課。
東北農業大學水利與建築學院2005級輔導員何老師說,這封家長的來信在學生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很多大學生開始反思自我,他們在通過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中,努力地喚醒自己的感恩意識。學會對自己負責,對父母負責,對社會負責,更加懂得回報父母,回報他人,回報社會。
據東北農業大學學工處董廣芝處長介紹,家長來信給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大啟示。家長們渴求、企盼通過學校架起家長與學生間溝通的橋梁;學校也希望通過開展『感恩課堂』,喚醒大學生對父母感恩,對幫助過的人感恩,對生活感恩。進而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大學生們努力奮進,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