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0月20日電 為居民更換、維修單元防盜門本是件好事,可是換了新門後沒安門鎖,該單元接連兩天發生盜竊案。住戶們質疑:如此防盜門成了竊賊方便之門;好事沒辦成,損失該誰承擔?
南崗區比樂街36號1樓為商服,2至3樓為一家住戶,4樓至7樓共有8戶居民。2000年,居民每戶集資450元自費購置並安裝了單元防盜門。後來電子門鈴系統和門鎖被盜,一直沒有修復。
9月28日,社區主任通知該單元居民,街道辦要為居民統一更換、修理防盜門。因舊門尚能使用,經協商,居民同意每戶交納33元維修款,由有關部門對現有防盜門的缺失部件予以安裝。10月3日,在居民和社區不知情的情況下,該單元的舊門被換成新門,可隨即居民們卻發現了新問題:新換的防盜門上既沒有電子門鈴系統,也沒有門鎖,防盜電子門成了擺設。
10月17日,竊賊將該單元5樓兩戶居民的房門撬壞一個、撬開一個,竊走100餘元現金和紀念幣、集郵冊等物品。18日,該單元6樓一居民家門口放置的一捆裝飾材料失竊。接連兩天發生的盜竊案,使該單元居民『上班擔心家被撬』,毫無安全感。
居民們不理解:原本協議好的修門為何變為換新門?而且新換的防盜門根本起不到防盜作用,居民遭受失竊的損失責任該由誰承擔?
19日上午,大成街道辦事處有關負責人表示,為轄區樓道安裝防盜門,是市裡統一布署的,通過招標確定安裝公司,街道辦只負責統計呈報各樓道安門、換門或修門的情況,收取相關費用;至於安裝公司在『十一』期間更換新門的行為,街道辦並不知情。該負責人稱,不排除安裝防盜門是由兩家公司分工負責,存在銜接不到位的問題,或安裝公司為督促居民交錢而故意不將門的部件安裝完整的可能。
記者隨即與南崗區政法委一相關同志取得聯系,他表示,不清楚此事,需向大成街道辦事處了解情況,並約定12時與記者溝通。但截至發稿,記者多次撥打他的手機和辦公室電話,卻一直無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