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0日電?題:魂牽夢縈北大荒:記與黑土地淵源極深的北京作家肖復興
聽說記者是為慶祝《黑龍江日報》創刊60周年特別推出的專題報道而采訪他,肖復興高興地對記者說:『我對《黑龍江日報》很有感情。當年在北大荒,我是一名文學愛好者,業餘時間創作了朗誦詩《兵團戰士之歌》。不知經誰推薦,《黑龍江日報》的編輯節選了其中一部分登在報紙上,幾乎佔了半個版面,我清楚地記得那是1974年6月23日。詩歌發表之後,黑龍江電臺還進行了配樂朗誦,一下子在整個兵團流傳很廣,我也因此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對於曾經給了他青春夢想和深刻記憶的北大荒,肖復興有著說不出的眷戀:『我第一次到北大荒,正趕上下雪的日子,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天邊飄來,天地之間白茫茫的一片,非常壯觀。我第一次到黑龍江,正趕上開江的季節,冰塊撞擊著冰塊,咆哮著而來,又從你腳下呼嘯而去,真是驚心動魄!這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北京,從來不知道還有這麼神奇的世界,就好像看到了天外天那樣激動。』
1968年10月,21歲的肖復興到北大荒插隊,一住就是六年。六年裡,他同知青戰友們一道,在荒野草甸上建起房子,在烈日炎炎下墾荒種地,親身感受著勞動的艱辛、生活的激情和收獲的快樂。北大荒,成了他人生中第一部關於大自然的百科全書。
『我們插隊的大興農場旁邊是七星河,當年河水非常清澈,有幾百米寬,兩岸濕地美不勝收。而底窯那一大片原始森林,生長著各種樹木,我到現在認識的所有樹木,都是那片森林教給我的!』
去年,帶著這份往日情懷,肖復興與一些當年的知青興衝衝地重返北大荒。然而,在時隔多年之後,面對曾留有自己青春痕跡的一草一木,面對依然生活在那裡的老農和老知青,面對永遠留在那裡的知青亡魂,肖復興的心靈所受到的震撼完全出乎了他的預料:『當年美麗的七星河已經變得非常瘦弱,兩岸的濕地遭到了嚴重破壞,底窯那一大片原始森林已經徹底沒有了!而當年埋葬知青的墓園,如今成了長毛兔基地……』這一切,讓肖復興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北大荒精神是艱苦奮斗的精神,值得發揚。但盲目開墾給自然生態造成的破壞是殘酷的。美國學者李奧波就曾經提出土地倫理學的概念,他認為人與土地是平等的,我們作為土地的孩子和親人,不應該無視自己與土地之間的倫理關系。』
這些年,肖復興一直在關注黑龍江的發展建設,他說:『近年來黑龍江城市建設的步伐邁得較大,冰雪產業的發展也很迅速,但我覺得該是冷靜思索的時候了。我們在自然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利用上,應該有宏觀規劃,為發展而破壞環境,是要付出沈重代價的。尤其是滑雪場建得太多太濫了,不但破壞了植被,而且管理粗放,發展已經偏離了正確的軌道。這方面,我們應該學學南方城市的先進經驗,在高精尖上多下功夫;另一方面,我倒覺得黑龍江的夏季文章做得不夠,留有很多空白,譬如避暑游、森林游等等有待開發。』
當年在北大荒插隊時的肖復興。(照片由肖復興提供)
2004年,肖復興重返北大荒。
肖復興:北京人,19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曾到北大荒插隊6年,當過大、中、小學的教師10年。現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北京市寫作學會會長。已出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報告文學集、散文隨筆集和理論集80餘部。近日出版描寫北大荒往事的新著《黑白記憶———我的青春回憶錄》引起各方關注,並獲得好評。曾經獲得全國以及北京、上海優秀文學獎多種,《音樂筆記》獲首屆冰心散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