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牡丹江、綏化市兩社區黨組織服務社區群眾 解決實際困難
2005-10-20 14:43:51 來源:東北網  作者: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0日電(記者 印蕾)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在社區街道開展以來,黑龍江省牡丹江、綏化等地的街道社區黨員乾部努力為群眾多辦實事、辦好事,以造福轄區群眾的實際行動體現黨的先進性,使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在街道社區開展得紮紮實實。

  牡丹江市愛民區,黨員群眾『手拉手』,共解工作生活難

  在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牡丹江市愛民區從服務群眾入手,通過開展黨員『手拉手』活動,舉辦培訓班和招工就業大集,幫助被幫扶人解決就業和生活困難。

  愛民區是牡丹江市的一個老工業區,在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一些工業企業相繼破產和轉產,愛民區由此也成為牡丹江市下崗和轉崗職工人數最多的城區。針對這種情況,今年5月,牡丹江市開展了萬名黨員與困難群眾『手拉手』活動後,市直和區直3800名黨員的手與愛民區3800名下崗職工的手牽到了一起。

  愛民區居民呂晶和丈夫是原牡丹江市磨料磨具廠的職工,在企業改制過程中,夫妻雙雙下崗,一家六口人僅靠婆婆300元退休金和丈夫打零工掙的500元維持生活,生活十分困難。兩年前,呂晶8歲的女兒又不幸患上了難以治愈的皮膚病,這使得原本拮據的家庭生活又雪上加霜。在萬名黨員與困難群眾『手拉手』活動中,牡丹江市愛民區新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黨員張力聯走入了呂晶的生活,與她結成幫扶對子,幫她尋找生活的出路。在張力聯的幫助下,一個月後,由呂晶和丈夫經營的溫馨食雜店在愛民區東小雲街開張營業。四個月下來,食雜店平均月收入千餘元,這使得昔日愁眉不展的夫妻倆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這期間,張力聯成了食雜店的常客,除了他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難,還主動幫他們辦理了《下崗優惠證》,協調工商、稅務等部門在稅費上給予照顧。

  在『手拉手』活動中,牡丹江市愛民區區委還要求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要在實質性幫扶上下功夫,提出既要解決下崗職工的眼前困難,更要注重解決他們的長遠利益;既要幫錢幫物,又要扶志扶技能;既要注重政策扶持,更要讓他們實現再就業。該區向陽街道黨工委為了解決下崗職工就業能力差,無技術專長問題,與江濱社區勞動服務站聯合建立下崗職工再就業服務中心,免費培訓蘇繡工藝制作技術。興平街道黨工委結合轄區內居民養殖戶較多的特點,開展了送科技到社區活動,邀請專家講解秸稈微貯節糧養殖技術,100多名下崗職工參加了培訓,有利地促進了地方特色經濟的發展。

  為了給下崗職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愛民區黃花、北山、興平等街道黨工委先後舉辦了『手拉手』招工就業大集,累計為困難職工提供了600個就業崗位,174名困難職工找到了就業崗位。10月15日,愛民區又與市勞動就業部門聯合舉辦了『手拉手』金橋就業大集,40多家用工單位現場介紹用工信息,共提供就業崗位3000多個,當場簽約168人,達成就業意向協議782人。

  自6月份以來,愛民區區直黨員幫扶的579個困難職工,已有392人得到就業安置。

  綏化肇東市協助社區,黨員教師進社區,全力當好"四大員"

  先進性教育開展後,綏化肇東市從市直各中小學抽調了33名黨員教師進駐社區,使其充分發揮黨建工作指導員、宣傳員、聯絡員、輔導員作用,有效推動社區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開展。

  輔導社區黨組織學習,發揮政治理論"指導員"作用。針對部分社區黨員乾部政治理論水平較低、組織開展學習力量不足的問題,為黨員進行先進性教育專題輔導,先後有1300多人參加了輔導。六中教師林百松到西園區松遼社區後,結合離退休老黨員多、身體不便、學習困難的實際,親自到樓區為老黨員解讀理論文章,受到老黨員的歡迎。

  為居民提供諮詢服務,發揮政策法規"宣傳員"作用。根據居民群眾政策法規知識需求,進駐社區的黨員教師先後向300多戶居民宣傳了城市低保政策、特困補助政策、助醫助殘政策、工傷補償政策和有關法律知識,使居民群眾能夠依據政策法律行使自己的權利。居民張寶山夫妻雙方都有病,大兒子殘疾,還供養一個孩子上大學,家庭生活十分困難,駐糧建社區教師高凱得知情況後,與社區乾部一道到他家講解低保政策,並幫助他向民政部門提出了低保申請,使其得到救助。

  做黨員思想政治工作,發揮黨建"聯絡員"作用。針對有的黨員退休後思想退坡,不願參加組織活動,不願交納黨費等問題,33名駐區黨員教師分別走進老黨員家與之交流思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75名老黨員轉變了思想,主動到社區參加先進性教育活動和黨組織生活。某校退休的老黨員唐武經常以身體不便為由不參加組織活動,駐華潤社區教師魏秋源找到他做思想工作,並定期把先進性教育活動材料送到他家,與他一起學習,使老唐深受感動,從此積極參加組織活動。

  組織學生課餘活動,發揮青少年"輔導員"作用。針對社區群眾提出的中小學生應加強教育引導問題,駐社區黨員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學習革命史、參觀抗日戰爭展覽、觀看愛國主義題材影片、舉辦德育教育演講比賽等形式,對中小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前後共計10萬餘名學生受到教育。駐華富社區教師劉麗榮針對一些中小學生暑期放假期間和雙休日上網吧、進游戲廳的問題,找學生談心、交朋友,並組織21名學生主動到孤寡老人家中幫助打掃衛生,教育引導學生利用假期做有益的事。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