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1日電 昨天是哈爾濱市開栓供暖第一天,按照《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規定:6時至21時居民室溫應達到18℃,其餘時間應達到16℃以上。昨日,記者手持溫度計到哈爾濱市部分去年供暖就不達標的小區及今年新建小區和一些低保戶家中實地測室溫。測量結果,室內溫度冷暖不一,個別小區甚至還沒開栓供熱。
去年溫度不達標的今年有無改進?
臺胞小區從1996年進戶以來,是出了名的『凍人小區』,居民每年包燒費按時交,但室溫卻達不到16℃。供熱最好時,室溫也只有13℃。居民家都配備電縟子、電暖器等取暖設備。即便這樣,還有小部分居民因無法忍受寒冷而搬出去租房住。2003年小區實施『分戶供暖』改造後,室溫達到16攝氏度。昨日上午10時許,記者手持溫度計來到11號樓3單元3樓的李女士家,測量計顯示溫度為17℃。據李女士講:以前親戚朋友嫌她家冷,冬天不敢來串門,今年供熱第一天室溫就達到17℃,她已經很滿意了,對今後的供暖充滿信心。
去年,顧鄉順邁街97號大院到11月初尚未供暖,居民們每天都住在冷屋子裡挨凍。昨天11時許,記者來到該小區,在3單元102室,溫度計顯示為18℃;在5單元701室,溫度計顯示為19℃。居民們高興地說:多虧了黨報去年反映了居民呼聲,引起供暖公司重視,現在他家不僅提前一天開栓,在家穿毛衣都覺得熱。
早8時許,記者在友誼路392號部分居民家測量溫度。一進屋,就感覺涼氣逼人,用手摸暖氣也是冰涼,溫度計顯示室溫為12℃。居民們在家穿著毛衣毛褲,有的還打開電暖器或空調熱風。居民們都說,前幾天降溫後,他們就盼著20日開栓這一天,可早上起來,一摸暖氣冰涼,心也涼了半截,幾年來,小區冬季供暖一直不好,真不知道還得熬到什麼時候室溫纔能真正熱起來。
今年新入戶小區是否按時開栓?
動力樂松廣場小區是今年2月份剛進戶的新建小區。上午8時許,記者來到該小區6號樓1單元王女士家,測量溫度計顯示溫度為14℃。據王女士講:今年年初,她購買了此房,半個月前,供暖部門就開始在小區內設點收繳熱費,幾天前,她積極地交了熱費,本以為20日這天可以住上暖屋子,沒想到屋內這麼冷。
巴黎廣場小區是今年2月份進戶的新建小區。上午8時許,記者來到該小區呂先生家,溫度計顯示室溫為13℃。呂先生和愛人在家穿著棉拖鞋和棉睡衣。呂先生講,由於家裡太冷,他和愛人正准備去娘家住幾天。由於該小區是地熱供暖,在另一戶居民張先生家,記者用手摸一下地面,沒有一點熱氣,穿著拖鞋走在上面,還覺得腳冰涼。
低保戶家供暖溫度是否達標?
近幾年來哈爾濱市高度重視社會低保戶等困難群體的供熱問題,從2001年起有關部門就撥付專項資金為家庭成員均無職業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等困難人群支付熱費。從2003年開始,哈爾濱市還增加了包括家庭成員均無職業的低保戶及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中退休人員在內的困難群眾享受熱費補貼的新政策。
為此,記者來到新陽路低保戶張福德家中測試溫度,溫度計顯示室溫為21℃,記者用手摸暖氣,暖氣熱烘烘的。張福德身體有殘疾,幾年來一直靠低保生活,他告訴記者,兩天前,家裡暖氣就熱了,今早5點多,室溫就達到18℃,直到中午,暖氣一直是熱乎的。
記者在道外北環路低保戶劉振男家看到,他正穿著線衣線褲在蒸饅頭。溫度計顯示室內溫度為19℃。他激動地說:『我和妻子都是下崗工人,每月靠低保生活,女兒正在上高中,用錢地方多,靠我們自己根本交不起熱費,幸虧政府給我們政策,讓我們同樣享受供熱。』
走訪中,記者發現有些交了包燒費的小區仍未開栓或室溫不達標,市民尤其對交了包燒費仍不開栓的新小區意見很大。他們認為,既然熱是商品,交了錢就應該享用,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盡快開栓讓室溫達到標准,讓百姓早日享受暖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