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3日電 『武聖廟發現神秘地道』被媒體後,哈爾濱市很多市民對武聖廟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家住武聖廟附近的84歲的馬永信和70歲的高連和21日向記者講述了武聖廟的一些舊事。
馬永信的祖父是清朝末年有名的建廟工匠,後來將手藝傳給馬永信的父親,他的父親就是修建武聖廟的眾多工匠之一。馬永信小時候經常到武聖廟工地給父親送飯,武聖廟竣工後,他也經常到那裡玩。據馬永信說,當年武聖廟的大紅山門上鑲著光閃閃的鐵釘,兩扇門關閉時,正中間有一龍頭。東西兩側分別為鍾樓、鼓樓,一早一晚,鍾鼓聲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走進山門,正殿前方擺放著大香爐,逢年過節時香火最旺。兩側東西配殿是供奉諸神的地方,正殿飛檐下前後兩排共12根紅漆立柱,殿內供有關公和岳飛銅像。正殿後面的院內有三棵被居士稱為『劉關張桃源結義』的柳樹,現在這三棵柳樹有的樹圍達到3.7米,已經有上百年歷史。後殿又叫元辰殿,是供奉太歲的地方。兩側是道士休息的丹房。馬永信還記得,最熱鬧的要數過年時,廟裡要掛彩燈,貼春聯,那些雲集在附近的商販都來廟裡請財神、攏旺火,祈福平安、財源廣進。
高連和家與武聖廟一牆之隔,他從小就生長在這裡,說起武聖廟來如數家珍。據他回憶,1945年時,武聖廟還有七八個道士,當時正殿的房檐下有很多灰色的鴿子,每天晨鍾暮鼓響起時,鴿子成群飛翔在武聖廟上空,那場面至今還記得非常清楚。現在武聖廟正殿左右兩側牆上的壁畫已經被白灰多次覆蓋,幾乎沒有人知道那裡畫的是什麼,但高連和依稀記得,左右牆上畫的分別是守護關公的關平和周倉。
據黑龍江省道教協會常務會長陳萬明介紹,道教尊稱軒轅黃帝為始祖,有5000年的文化傳承,在中國歷史上又有南宗、北宗之分,北宗即為全真教,歷史上有100多個派別,哈爾濱的武聖廟就是全真教的金山派,在當時的哈爾濱主要宣揚儒教《孝經》、佛教《金剛經》、老子《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