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4日電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很多行業價格放開後,產品價格在市場這只無形的手的配置下,水分擰得越來越少,人們期待已久的價格公平逐漸成為必然。然而包括供暖、供水等公用事業放開後,價格卻一直往上漲,究其原因,沒有完全引入競爭機制,價格仍然處於壟斷保護之中是根本。對於供熱,人們仍舊會提出那個問了不知多少次的疑問:供熱市場能否引入完全競爭?百姓又何時能享受到真正的公平價格呢?
壟斷形成供熱經營一體化
一位經濟界學者說,供熱市場放開了,熱成為商品了,供熱市場就要引入競爭,讓市場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
據了解,哈爾濱目前的供熱市場高度壟斷,熱源、經營一體化現象嚴重。供熱企業既控制熱源———經營鍋爐,又擁有並經營供熱管道,居民接受鍋爐供熱就要接受其配套的供熱管道服務,在此基礎上,計算熱費成本時也都是統一核算,即熱源部分和管道部分統一計算成本,壟斷自然形成。
另外,供需雙方權益極度不平衡,用熱市場是誰繳費誰受益,但居民熱費交了,卻不能選擇服務商,沒有享受到相應的權益也沒有辦法維護。供熱的高度壟斷取消了用戶的用熱服務選擇權,用戶不能選擇成本更低的供熱公司,購買價格更低的溫暖,只有等待處置的義務。從市場規律看,這是不平等、不公平的合同關系。
但是就是這樣的不公平,卻一直存在。
供熱壟斷能否最小化
根據一般規律,一個城市只能有一套供熱管網系統,由熱源供應企業熱源及供熱主次管網和到居民家裡的支線管網組成的。其中熱源供應企業不能隨意建設,否則將形成資源浪費。這裡熱源是自然壟斷,但是供熱部分管網卻不是壟斷的必然產物,因為這些管網的建設有許多是使用房主繳納的配套費,可以引入競爭機制。
據了解,哈爾濱市目前的供熱市場並不都是全部一體化的,有一部分已經做到熱源和供熱分開。這部分市場中,在供熱價格上,熱源和供熱價格是分價的,按環節分段計價,其中熱源價格是21.8元/平方米,最終供熱價格是31.15元/平方米。
哈爾濱市熱力公司是一個純供熱企業,自己沒有熱源,它的熱源是向哈爾濱熱電廠等熱源公司購買的,它的供熱價格實際上是9.35元/平方米,這就是供熱企業賣給用戶的價格。
一位經濟學者說,哈爾濱市的供熱體制改革要改細,把壟斷和非壟斷區分開,減少壟斷覆蓋面,讓壟斷最小化,只有這樣,供熱纔會有公平價格。當供熱引入競爭時,經營用熱單位可以進行自由競爭,讓業主有選擇權,誰的價低服務好就選誰。
但政府相關人士認為,把供熱各環節分開管理經營,縮小壟斷經營面,是利於引入競爭,但是這一系列的改變涉及到許多利益劃分和分割,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