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0月24日電 日前,記者從哈達糧油市場了解到,今年哈爾濱市糧食大豐收,新米已走進市場及居民社區,哈達市場每天新米銷量600噸以上。和去年同期相比,每天日銷量約多出100噸。隨著糧食豐收,加工成本下降,今年大米每公斤比去年便宜了0.2元。
據了解,目前哈達市場銷售的品牌大米達110種之多,兩年間新增品牌40種。品牌米已佔到銷量的95%以上。隨著『QS』准入制度的執行,大米加工企業數量增多。記者在五常一家米廠看到,這裡具有全套的大米加工先進技術,加工10多噸的大米,所需要的工人只需3人至5人。該廠廠長告訴記者,大米加工設備是花幾百萬元從國外引進的,目前該廠大米加工能力比以往提高3至5倍,從而使每公斤大米的加工成本下降近20%。據介紹,在五常像這樣的大米廠有百餘家。而哈爾濱市大米加工企業在500家以上。
有關人士認為,因為沒有『QS』認證的標志的大米不准出廠銷售,作為第一個被列入國家質量安全准入的食品,大米的質量直接關乎其生產加工企業的『生死』——在大米企業被整合的同時,大米生產加工也更加規范,這促使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大米加工領域,大米加工、生產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起來。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