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5日電 題:黑龍江省加快構建農村客運網絡平臺訪交通廳副廳長段明山
記者:近年來,黑龍江省在提高農村公路的『通達率』和『通暢率』,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上做了哪些工作?
段明山:我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解決『三農』問題的要求,從2003年開始,掀起了發展農村客運的熱潮,加快農村道路客運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各種服務功能,最大限度地方便廣大人民群眾出行。到目前為止,全省農村客運班車已發展到6340臺,佔全省營運客車總數的52%;農村客運線路3050條,佔全省客運線路的54%;農村客運日均發車班次11500個,佔全省總班次的60%;全省鄉鎮通車率已達99.78%,村通車率達96.5%;直接受益的農民1800餘萬人。通過幾年來的努力,以縣、鄉為中心幅射各村屯的農村客運網絡已基本形成,使農民出行難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農民的出行環境逐步得到了改善,可以說我省的農村客運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客運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2004年按照省廳確定的農村客運場站建設目標,全省共投資近4000萬元,建成鄉鎮客運站106處,村屯停靠站513個,使廣大農民候、乘車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二是農村客運的通達深度得到了明顯的提昇。2005年上半年,全省新開闢農村客運線路48條,增加農村客運班車101臺,解決以往未通車的村屯89個,林甸縣通過發展便民車,率先在全省實現了村村通客車的工作目標。三是農村客運抗風險能力得到了明顯的增強。目前,農村客運班車只需60元/座,年即可獲得最高10萬元/人的高額賠償,同時,各級道路運輸管理部門通過營運客車年度審驗,對投保工作嚴格把關,使農村客運承運人責任險投保率達到90%以上,低額的保費、高額的賠付,讓經營者買得起保險,承擔得起責任,農民兄弟利益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四是農村客運的服務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五是農村客運的市場秩序和安全形勢得到了明顯的好轉。
記者:那麼,我省農村客運在得到較快發展的同時,還存在哪些不足呢?
段明山:從服務『三農』的總體要求和全國農村客運發展勢頭上看,我們的工作離農民的期望和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組織化程度低下,全省農村客運84%線路經營權掌握在個體經營戶手中,運輸企業僅有的16%份額大多也是采取掛靠經營的管理模式,名為企業,實為個體,經營業戶的過多過散,導致市場處於無序競爭狀態,欺行霸市、違價、超載、拖線行駛等行為無不是個人利益所致,給道路客運的規模化經營和規范化服務帶來了許多困難。二是農村客運的發展滯後於公路建設。三是客運場站得不到有效利用,很多農民為圖於方便、可以議價乘車而不進站候車,致使一些場站閑置,加之當地運管部門的人員和經費較為緊張,管理起來鞭長莫及,鄉鎮客運站自身所收取的站務費和副業收益只夠維持人員開支,站捨的維修維護、增加服務設施等所需資金來源得不到落實,不能充分發揮客運站應有的服務功能。四是安全隱患比較突出,農村客運線路的低收入,是制約班車更新換代的主要因素,農村客運市場上的老舊破車還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一些經營者為減少資金投入,將乾線上淘汰下來的車輛補充到農村支線上來,車輛的安全性、技術性達不到營運要求。五是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記者:我省作為農業大省,發展農村客運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段明山:農村公路和客運網絡承載著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熱切期望,對於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狀況越來越起到關鍵性作用,因此,我們要站在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加大工作力度,維護好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發展農村客運也是執政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發展農村客運是服務『三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發展農村客運是與時俱進,促進我省道路運輸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全省擁有1890.48萬農村人口,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是道路客運事業持續發展最主要的動力,我們要統籌兼顧、協同並進,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合理配置資源,讓乾線客運和農村客運並肩前進,促進道路客運事業持續、健康、快速地發展。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我省發展農村客運的原則、目標及下一步工作重點是什麼?
段明山:發展農村客運應遵循的原則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堅持統籌規劃,『路、站、運』協調發展,堅持社會效益優先,讓利於民,堅持深化改革,打破常規,堅持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合理配置城鄉客運資源,使農村客運網絡與城市公交網絡有效銜接,形成城鄉客運資源共享,促進城鄉客運協調發展。
到2010年,全省農村客運發展目標:
———農村客運站場設施建設目標:到2010年,全省投資3億元,建設鄉鎮級客運站593個,村屯停靠站7500個,有客運站的鄉鎮達到78%,有停靠站的村屯達到70%以上。
———農村客運線路通達深度目標:根據農村公路建設進程,實現所有通公路的鄉鎮和村屯開通農村客運班車。到2010年,鄉鎮通車率達到100%,村客車通車率達到98.5%以上。
———農村客運服務水平目標:農村客運網絡得到明顯優化,運輸需求基本得到滿足,農村客運運力全面更新為符合國家標准的車型,逐步提高車輛檔次,城鄉客運網絡得到有效銜接,安全和服務水平有明顯提高。下一步工作重點:
道路客運是競爭性行業,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尤其是在農村客運方面,表現更加突出。加快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對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狀況,關至重要。各級交通主管部門要把『村村通客車』、滿足農民出行需求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作為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作為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改善農民生活、消除城鄉二元化結構的基礎性和戰略性任務去抓。
記者:為實現這一目標,我省的具體做法是什麼?
段明山:(一)加強領導、合理規劃,促進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順利進行:各級交通主管部門要按照『路、站、運』一體化的工作要求,在新建或改建農村公路的同時,將『村村通客車』工程與公路建設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共同使用建設資金,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和路、站、線、車的合理布局。同時要建立目標責任制考核機制,確保『村村通』工程按計劃保質保量地完成建設任務。
(二)加大投入,築棚建站,為農村客運網絡建設提供有利條件:近年來,我省建設了一些農村客運站點,但是與構建農村客運網絡的總體要求仍然相差甚遠。據統計,全省建成鄉鎮客運站203個,只佔鄉鎮總數的20%,建成村屯停靠站513個,只佔村屯總數的4.58%,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各級交通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改善投資環境,廣開投資渠道,加快農村客運場站建設步伐。同時還要積極探索,改革鄉鎮客運站經營管理模式,采取國有民營、民建民營、代辦站等形式,緩解鄉鎮客運經營困難的問題。
(三)調整結構、優化環境,提高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的質量:首先要調整運輸組織結構,推進公司化經營,組建股份制公司,以運輸協會為載體,組建聯合公司,鼓勵專業運輸『車頭向下』,佔領農村客運市場。同時要嚴格資質管理,逐步取締掛靠經營,引導運輸企業向實體企業方向發展,允許運輸企業在規定的經營范圍內,按照市場規律自行調節,打破定點、定班、定線『三定』的限制,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提高企業的經濟收入。其次要調整運力結構,提高客運質量,引導農村客運車輛向方便型、適用型、安全型、舒適型方向發展。再次是合理調整營運方式,各地要根據農村旅客流量、流時、流向等實際情況,因勢利導、因地制,靈活組織開通公交化班車、駐班車、周班車、季節班車、趕集班車、學生班車,采取區域經營、滾動發班、定線循環、長線補充短線等靈活機動的營運方式,保障農村出行和經營者的利益。
(四)因勢利導、立足發展,加快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步伐:為使農村客運班車『開得通、留得住、有效益』,各級交通主管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充分運用經濟和行政手段,全力扶持農村客運建設。
1、減免運輸規費,為農村客運降低成本開綠燈,調動農村客運經營者的積極性。一是對經營鄉到村和村到村客運線路的經營者一律免征運管費和客運附加費;對縣域范圍內鄉到鄉客運線路經營者的運管費和客運附加費要減半征收;對縣域內新增的縣到鄉、鄉到鄉的客運線路的經營者可視當地情況,對運管費和客運附加費給予一定期限的緩征。二是對方便農民出行開通的季節性班車、學生班車、趕集班車等等臨時性客運班車的經營者,可視具體情況,運管費和客運附加費予以免征或減半征。三是對在鄉及鄉以下公路上經營的農村客運班車經營者,一律免征養路費;對於主要經營路段為鄉及鄉以下的公路或農場、林業自養路的農村客運經營者,可視情況養路費免征或減半征收。四是要做好市場調查,對貧困、偏遠農村客流量小、經營難以盈利或虧損的客運班線,適當減免養路費、運管費和客運附加費,必要時,可在客車等級評定費、二級維護保養費、站務費等收費項目上給予適當的優惠。五是調整農村客運基本運價,降低票價,讓利於民,為我省農民兄弟提供優質、價廉的出行服務。六是積極與政府部門協調,建議對農村客運班車征收的其他稅費予以適當減免。
2、簡化審批手續,鼓勵和引導各種經濟成分投資農村客運。一是對申請經營農村支線、冷線和鄉村短途客運的經營者,實行『三優先』的優惠政策,即優先辦理開業手續、優先審批客運線路、優先辦理營運證牌;二是對長遠規劃中已確定開通的農村客運線路、經縣級運管部門協商一致同意開通的跨市縣毗鄰鄉村間客運線路、原有線路通過延伸方式開通的農村客運線路均可實行准入登記制。三是在農村客運發展落後的地區,允許先開發農村客運的經營,在一定時期內不受運力發展額度的限制,由經營者根據市場需求投放運力,對新開發的農村客運班線的經營者,可以在一定時期內擁有專營權。四是在對農村客運線路經營權實施服務質量招投標時,要實行『冷熱搭配』捆綁式招標,避免出現熱線運力過剩,冷線運力短缺的局面,促進農村客運協調發展。
(五)強化管理、規范服務,促進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有序發展。
(六)抓好試點,典型帶動,不斷推廣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的成功經驗。
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是發展和繁榮農村經濟的前提和基礎,是得民心、順民意的系統工程,各級交通主管部門要以積極的態度去迎接挑戰,為繁榮我省農村經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