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5日電 據七臺河市人民政府網站援引七臺河日報消息,今年七臺河市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日趨合理,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92萬畝,比上一年減少4.8萬畝,下降2.5%。糧食產量實現4.7億公斤,僅次於2004年的4.75億公斤,實現21世紀的第二個豐收年。
分品種來看,水稻的總產實現1.1億公斤,同比增加0.15億公斤,佔全部糧食產量的23.6%,比重提高3.6個百分點;玉米總產實現1.85億公斤,同比增加0.1億公斤,佔全部糧食產量的39.6%,比重提高2.8個百分點;大豆總產實現1.5億公斤,同比減少0.3億公斤,佔全部糧食產量的32.7%,比重下降6.2個百分點。以上三大作物產量佔到了全市糧食產量的95.9%。
分地域來看,勃利縣糧食產量實現3.95億公斤,同比增加0.15億公斤,佔全市糧食產量的84.6%;市區糧食產量0.75億公斤,同比減少02億公斤,佔全市的15.4%。
今年入春以來,由於長期受倒春寒的影響,導致播期嚴重拖後,比歷年同情拖後近半個月時間左右。七臺河市整個夏季氣溫略低於常年,熱量條件稍遜於往年,對大田作物生長較為不利,使作物生育速度減緩。面對種種不利的氣候條件,全市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積極組織農民加強夏鋤生產管理和後期田間管理,堅持常年抗災奪豐收思想,及時動手,做好鏟趟工作,放寒增溫,促進苗期早生快發,防止作物貪青晚熟,這些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從單產情況來看,水稻單產達到451.5公斤/畝,比上年減少3.25公斤/畝,下降O.7%;玉米單產達到416.5公斤/畝,比上年減少5.5公斤/畝,下降1.3%;大豆單產達到132.5公斤/畝,比上年減少11公斤/畝,下降7.7%。三大作物單產水平雖然不同程度下降,但仍高於全市前三年平均單產水平。
從結構情況看,低產作物大豆面積下降9.9%,高產作物玉米和水稻面積分別增長9.4%和12.7%,拉動全市糧食作物增產0.1億公斤。
按照4.7億公斤的糧食產量推算.今年七臺河市種植業增加值預計可實現3.2億公斤,增長6.2%左右。預計農民人均種植業純收入將達到1900元左右,比上一年增加100元,增長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