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0月26日電 隨著天氣轉冷,『哈籍鴛鴦』在哈爾濱市兆麟公園度過了第七個年頭,近日帶著市民的關心和愛護陸續離哈。最後一批小鴛鴦共計19只,比以往晚了近10天,於10月22日『戀戀不捨』地南遷。至此,6月下旬在兆麟公園出生的『哈鴛鴛鴦』全部告別生活了近4個月的故鄉哈爾濱。它們大約需要一個多月時間、飛越六七千公裡纔能到達南方越冬地。
對於小鴛鴦們的這次南飛,鳥類專家表示:小鴛鴦雖然在哈度過了7個年頭,但明年隨著佔地8.4公頃的兆麟公園對社會免費開放,要想讓這些小鴛鴦再來這裡繁殖,還需要游人共同努力保持園內的良好環境。
兆麟公園,
有水有樹食物豐富
據東北林大鳥類專家許青介紹,野生鳥類所需繁育棲息地,大多是山青水美的自然環境。『哈籍鴛鴦』選擇兆麟公園棲息,就是看中了園內有水有樹。但從公園規模上看,坐落在哈爾濱市繁華地帶的兆麟公園佔地達到8公頃以上。園內種植了包括楊樹、柳樹、榆樹、雲杉等樹木在內的地被、花草等三大類70多種植物。其植物的多樣性幾乎包括省內各個品種。每年冬季冰博會期間,兆麟公園作為哈爾濱市冰燈主展地,每年用冰量達了2至3萬立方米。春季時,公園就將這些廢冰放入公園的人工湖內,使其自然融化,成為公園地下水的一個有益補充。由於新增了3萬多噸水滋潤土地,使公園的土質、植物均比其他地方要優越。僅從這一點看,兆麟公園已是野生鳥類理想的繁育場所,也難怪『哈籍鴛鴦』將此作為棲息地。
哈籍鴛鴦,
市民寵愛七載不衰
經過多年的跟蹤采訪,記者發現,兆麟公園能成為鴛鴦繁育棲息地的一個主要原因還在於,這裡有一群關心、照顧它們的人。鴛鴦孵化所必須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安靜。兆麟公園雖然地處哈爾濱市繁華地段,但每年游人量只有60多萬人次(包括冰燈會游人)。由於近年來哈爾濱市游樂場地不斷增加,每年夏季,鄰近松花江畔的兆麟公園,早已不是游人游玩的首選地點。兆麟公園夏季每天游人量不過千餘人次。其中多數游人集中在李兆麟將軍墓附近的游樂區。而作為鴛鴦繁育棲息場所的公園人工湖畔,游人量卻並不太多。不過隨著兆麟公園即將免費開放,這種類似野生的環境,很可能被打破。
免費開放,
公園自信鴛鴦還來
當年,東北林大野生動物資源研究學院教師許青在對鴛鴦進行實地觀測後認為,這些鴛鴦第二年極有可能再次來哈進行繁育孵化。果然,從2000年起,回哈繁育的鴛鴦從4只增加到7只,並以成倍的數量增加。鴛鴦孵化地也從兆麟公園一處,增加到江北太陽島公園、兒童醫院等多處。由於市民對其照顧有加,第二、三、四代出生的『哈籍鴛鴦』成活率顯著提高,今年在兆麟公園出生的小鴛鴦有50多只,這些都得益於市民對鴛鴦無微不至的照顧。
據兆麟公園主任介紹,雖然兆麟公園即將免費開放,但為了明年『哈籍鴛鴦』能再次飛來落戶,公園將全方位做好照顧哈籍小鴛鴦的准備。
環境改善,
會引更多鳥類落戶
據了解,從1999年第一代小鴛鴦在哈孵化出生至今,哈爾濱市每年新增綠地100萬平方米。至2004年末,僅市區綠地面積就已達6000多公頃,人均綠地面積也由1999年的4.3平方米,增加到5.5平方米。未來4年內哈爾濱市還將增加3600公頃城市綠地。到2007年,哈爾濱市建成生態園林城市時,綠化覆蓋率將達40%,人均綠地佔有率達9平方米。這些綠地、大樹將會為鴛鴦等野生鳥類提供繁育棲息的地點。
鳥類專家預言:這批『哈籍鴛鴦』雖然已經南飛,但幼鳥在成長過程中,就會自動尋找以後適合自己繁育後代的地點,只要市民學會和野生鳥類和平共處,並對它們顯示出人類的關愛之情,就會再次留住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