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0月27日電 在哈爾濱,為了晉職,眾多有技術特長的職工都來競奔一場職工技術運動會。記者采訪了解到,哈爾濱市的一些技術『大拿』不僅晉職渠道狹窄,有的職稱還形同虛設。這些技術『大拿』正面臨有特長無待遇的尷尬。
在哈爾濱市第九屆職工技術運動會上,市級決賽的35個工種(項目)受到各行各業技術工人的熱烈歡迎。據悉,獲得26個工種(項目)第一名的,可一步昇至高級技師;獲得第二到第十名的將在原基礎上晉職一級。很多參賽的技術工人表示,吸引其參賽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獲勝者可以晉職。
相對於車工、鉗工、銑工等大工種,一些小工種人數不多,雖然『沒它不行』,但在企業中卻不受重視。在企業裡,葉片工這種小工種,全企業也不過幾個,獲得相應的職稱卻舉步維艱。在技術運動會上,一個來自哈汽輪機廠的中級工發出感慨:『我乾這個小工種乾了20多年,要不是得了獎,根本不敢想晉職的事兒。』
有了晉職機會,技術『大拿』們也未必能得到相應待遇。在哈爾濱市某煙廠,其卷煙工、切絲工等參加完職工技術運動會後,雖獲取名次,但獲獎職工並未獲得晉職。
據哈爾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最新抽樣調查,全市技術工人72萬人,高級工以上技術工人(含技師、高級技師)約84600人,佔技術工人總數的11.75%,而在德國這一數字是40%,在日本是30%多。據業內人士介紹,哈爾濱市的技術工人在總量上基本不缺,但高級工以上的高技能人纔卻很匱乏。隨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工業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哈爾濱市每年對高技能人纔的需求在5000人左右,其中機械制造業需要2500-3000人,醫藥、食品等其它第二產業需要1500人左右,第三產業需要500人左右。
據悉,企業對高技能人纔抱有矛盾心態。一方面,企業希望靠高技能人纔提高產品質量和工作效率;同時,高技能人纔的培養和晉職又會影響生產和增加成本。記者了解到,很多技術『大拿』對職稱非常渴望,這不僅在於職稱與物質利益相關,同時這也事關一個高技能人纔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