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7日電 『我們都是小本經營,賒賬這麼長時間,誰受得了!』說這話的是從前在七臺河富強市場做生意的幾位小商販。據他們介紹,從1993年開始,他們在富強市場做生意,賣肉、賣菜、賣海鮮、賣調料。當時的富強煤礦『三產』食堂來采購副食品時就打『白條子』賒欠。被賒欠的商販共有10位,每位業戶被賒的款項從百餘元到萬餘元不等。
前些年,他們多次去礦裡有關部門催要賒欠,都答復還錢,但最終都沒到位。1996年,市場黃了,這些小商販都不做生意了,可賒欠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欠債還錢,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這些小商販們被拖欠了十幾年的錢,為什麼就要不回來呢?
10月18日上午,記者來到新強煤礦(原富強煤礦)。幾經周折,見到了主管後勤的張副礦長,他說,賒欠商販錢的事,礦裡已經向『上邊』打了報告,『上邊』怎麼批,他們就怎麼執行。記者問報到『上邊』哪個部門了?這位副礦長回答說,不是他報的,他不知道。
新強煤礦黨委書記張玉賢對記者說,礦裡已經換了三任領導,到他們是第四任。按正常情況,商販們應該找當時賒欠他們商品的工作人員,但考慮到人事變動等因素,礦裡正在和上級有關部門協調,待有了結果後,就可以償還他們的欠款。
小商販們聽記者轉達這一消息後,並沒有太樂呵,因為在這十多年裡,類似這樣的答復他們聽的太多了。
手拿賒賬條的商販們說:『欠賬還錢天經地義,可這欠賬咋就這麼難討!』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