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8日電 黑龍江新大豆上市以來,價格呈現較低態勢,雖然截至10月16日價格平穩,但購銷雙方交易意願仍不強烈,交易量減少。10月14日,哈爾濱地區收購價在2.42~2.48元/公斤之間,齊齊哈爾地區收購價在2.42~2.50元/公斤之間,佳木斯地區收購價在2.40-2.48元/公斤之間。
黑龍江新豆價格走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據農民日報消息稱,國際市場方面,全球大豆產量增加。由於美國和阿根廷兩大主產國產量增加,05/06年度全球大豆產量10月預測調增了400萬噸以上,即從9月的2.1672億噸調增至2.2087億噸。雖然消費量也跟著上調,但幅度有限,增加的產量大部分轉入了庫存,期末庫存預計從9月的4492萬噸上調到4741萬噸,為最高庫存紀錄。美國農業部10月報告預計,美國新豆的結轉庫存為2.6億蒲式耳,比上月預測的2.05億蒲式耳增加了5500萬蒲式耳,期末庫存還略高於上年度的2.56億蒲式耳。這是美國大豆期末庫存在連續數年下滑後連續第二年增長。另外,05/06年度全球油籽產量預計為3.849億噸,比上月預測增加55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570萬噸。
國內市場方面,我國進口大豆增加。目前,我國進口大豆庫存仍高達330萬噸左右。9月份的進口到貨量為194萬噸。04/05年度(10~9月)的累計到貨量為2494萬噸。10月上旬,國內的進口大豆到貨比較少,不過,整個10月份的到貨量估計在180萬噸上下,其中有150-160萬噸的南美豆。由於進口成本低廉,分布在沿海地區的大中型油脂企業進口大豆庫存遠超去年水平,因而這些企業不會像2003年秋天那樣搶購國產大豆。
種植成本增加,導致黑龍江豆農惜售。今年以來,由於國內化肥、柴油、農膜、農藥等農產品價格的上漲,造成黑龍江豆農生產成本的增加。當大豆價格低於農民的心理預期時,豆農出售大豆的意願就會減弱。專家估算,在黑龍江省的東部地區,當地農民的平均生產投入較上年增加了225元/公頃,單位面積農藥化肥的投入達1500元/公頃,農資價格上漲的部分與政府給予農民的糧食補貼225元/公頃大體相當。農民種豆成本,除了上述農資費用外,再加上土地租賃費用、種子成本、機械耕作和土地灌溉等費用,農民生產大豆的成本大約在4713元/公頃左右。按照上年當地大豆平均單產1.97噸/公頃推算,今年當地生產大豆的成本大致在2390元/噸。考慮到農民生產的間接成本,初步估算,今年黑龍江省東部地區農民的種豆成本大約為2500元/噸。如果今秋當地收購價格低於2500元/噸左右,那麼豆農就會產生惜售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