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政府退二線企業唱主角 引資壯大糧食企業 糧食產銷入佳境
2005-10-29 16:20:5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黃春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9日電 28日,為期兩天的『2005·黑龍江金秋糧食交易合作洽談會』落下帷幕,來自省內外700多家企業的千餘位客商,帶著剛從黑土地上獲得的大米、大豆樣品,帶著一份份墨跡未乾的糧食購銷、儲存、加工協議,帶著對雙方未來合作發展的美好憧憬離開了冰城。

  雖然會期短暫,但糧食產銷區間的合作卻漸入佳境。

  政府退二線企業唱主角

  糧食流通中一直由政府作主角、為企業合作穿針引線的狀況,在本屆洽談會上大有改觀,政府的主角地位被企業取代,洽談會的主要內容由落實政府間的糧食協議,向糧食企業的直接對接轉變。企業也不再一味依靠政府,而是積極主動地參會參展,尋求伙伴。

  據省糧食局辦公室主任付立中介紹,今年參會的企業比去年多了100多家,其中民營企業十分踴躍,數量比去年多了3倍。參會的客商則多了300多人,很多企業都是聽到消息後自動來參會的。盡管我省正式邀請的省市是北京、上海等7個糧食主銷區,而實際上參會的省市多達十幾個,四川、重慶等省市的一些企業都是自發來參會的。記者在現場看到,產銷區企業的洽談十分熱烈:遞名片、拿資料、看產品,客商們忙得不亦樂乎,采訪只能見縫插針。

  合作不僅是一買一賣

  如今,產銷區的合作已不再僅是買賣糧食,雙方正以各自的比較優勢為資源,由單純糧食購銷向技術、資產合作等多領域發展。哈爾濱市香坊糧油購銷公司是一家國有糧食企業,目前正准備進行股份制改革。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有20多萬平方米的場地,有2380米的鐵道線,有大米、面粉、掛面等3個生產車間,但苦於資金匱乏,發展緩慢。洽談會上,福建省的一家民營企業表現出了投資入股的意向,他們正准備進一步洽談,這是他們此次參會最大的收獲。

  據介紹,隨著糧食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作為產糧大省,我省國有糧食企業發揮主渠道作用的任務也更加艱巨。但目前我省國有糧食企業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整體競爭力不強,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糧食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因此,我省糧食管理部門引導鼓勵糧食企業走出去,請進來,吸引省內外客商通過租賃、參股、整體或部分出售等方式,參與我省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使客商低成本,少投入,企業則盤活資產存量,實現互利雙贏。

  我省產區代儲代加工

  這次洽談會的得意一筆是,北京市將一部分『糧倉』設在了我省,與我省糧食企業簽訂了7萬噸稻谷的代儲協議。北京市糧食局局長李廣祿接受采訪時說,我們看好了黑龍江獨特的資源優勢。這裡低溫乾燥的氣候,特別適合保管糧食,黑龍江的糧食保鮮期比北京能多兩年。另外,這裡有廣闊的糧食場地、倉庫,而且糧食加工能力強,收購後的稻谷可以就地加工,也解決了北京糧食加工的難題。

  省糧食局副局長肖培堯說,原來糧食產銷區的合作主要是在主銷區建廠建基地,現在合作的重心開始由主銷區向主產區轉移,在主產區建立糧食收、加、儲基地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粗略算來,僅浙江省就在我省建了二三十家糧食加工廠。這樣不僅能使糧食昇值,幫助農民多賣糧、多掙錢,穩定糧食銷路,而且能使我省的企業有效益無風險,還可以緩解我省糧食運輸的壓力。

  今後,我省將抓住這一重心轉移的機遇,主動加強與糧食主銷區的對接,做好政策和組織引導等服務,廣泛吸引省外企業來我省開展糧食生產基地建設、糧食委托代購代儲和代烘等業務,拓寬合作領域,提昇合作層次。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