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三任道員年齡越來越小學問越來越大
2005-10-31 13:20:2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戴偉 邵素蘭 吳天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31日電 題:三任道員年齡越來越小學問越來越大

  此次省檔案館公布的館藏史料中,三任哈爾濱關道道員呈給黑龍江和吉林將軍的個人履歷翔實地記載了他們各自的經歷。專家據此介紹,三任道員赴哈時的年齡分別是54歲、38歲和33歲,不僅一任比一任年輕,而且一任比一任學識更為豐富。其中,兩位道員在哈卸任後,還出任了清朝的外交官員。但是,由於當時中國處於西方列強瓜分態勢下,雖然道員們憑借出眾的個人纔華多次為國力爭利權,卻仍難以力挽狂瀾。加之他們在哈爾濱的任職時間較短(5年內3人任職),沒有留下太多的政績。

  首任杜學瀛:在哈被賜二品官銜

  據記載,哈爾濱關道的首任道員杜學瀛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接印,當時54歲。杜學瀛出生於浙江紹興府山蔭縣,曾在方略館當差、實錄館當差,歷任州判、知縣、知州、通判、同知等職位,是一位從基層做起的官員。在哈爾濱任試署關道道員時為二品官銜。

  艱難談判收回部分地畝權

  檔案記載杜學瀛在哈任道員期間,為吉江兩省外爭利權、內興經貿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中俄簽訂了《建造經理東省鐵路合同》,確立了俄方在中東鐵路沿線任意圈佔土地的權利。而鐵路建成後,俄方仍以各種借口肆意拓展在鐵路沿線及周圍的土地。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鐵路公司為使擴展土地合法化,派代辦達聶爾與黑龍江鐵路交涉總局總辦周冕,簽訂了《展購鐵路各站附近地畝合同》。周冕事先既未請示,事後亦未報告備案,私自允許鐵路展地20多萬『?』。這一合同遭到黑龍江將軍的拒絕,並上報朝廷,要求與俄人舉行會談,拒絕俄人無限止地要求。雙方雖協商多次,均無結果。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外務部與俄駐華公使交涉,俄方纔勉強同意減少佔地面積。同年8月,以杜學瀛等為代表的中方代表團與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霍爾瓦特舉行會談。會談非常艱難,斷斷續續進行了1年多,纔將周冕訂的合同作廢。

  在哈首創商會聚人氣

  20世紀初期,哈爾濱已經成為吉林、黑龍江兩省商品集散地及國際商貿中心。哈埠商務雖已臻極盛,但商情渙散,沒有一個統一的以振興商務為目的的組織,不能適應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檔案顯示,當時『三省各城凡系公商眾舉之,無不立有公議會,以為鋪商聚會之所,其宗旨於振興商務無補,其辦法於擴張利權無關』。據此,杜學瀛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二十九日會同呼蘭府知府李鴻桂、木蘭縣知縣辛天成上書黑龍江將軍程德全,稟請在哈爾濱設立吉江兩省總商會,振興哈埠商務。

  在杜學瀛等力陳設立商會的好處及其重要性後,黑龍江將軍與吉林將軍協商後共同決定:在哈爾濱設立吉江兩省總商會,呼蘭府、木蘭縣等鐵路沿線設立商會分會。杜學瀛遵照吉江兩將軍的指令,在哈籌辦了兩省總商會。

  次任薩蔭圖:任職短暫閱歷不凡

  薩蔭圖是哈爾濱關道第二任道員,也是3人中在位時間最短者。他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十五日被任命為哈爾濱關道道員,六月十九日上任,年底即奉旨出使外國,離開哈爾濱,當時38歲。薩蔭圖是蒙古鑲黃旗人,他13歲考入同文館學習俄文、法律、格致等學科。光緒十五年(1889年)大考,年僅20歲的薩蔭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八品官並加六品銜;3年後的大考中,他又以優等成績,加四品銜;又過3年再次參加大考,他成績優異昇為員外郎。隨後,他歷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翻譯官、郎中、外務部翻譯官、掌現審處關防、福建司印鑰等職。

  由於薩陰圖在哈時間僅一年,檔案記載其在哈的政績較少,但其政治生涯中,曾兩度受到清朝皇帝的接見,並在外交及軍警稅界出任官職,閱歷不凡。

  三任施肇基:留美博士學問大

  哈爾濱關道的最後一任道員施肇基是浙江錢塘縣人,生於光緒二年(1875),世代書香門第。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他參加全國留學生畢業考試,成績名列最優等第五名,封賞為法政科進士。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33歲的施肇基來到哈爾濱關道,成為這裡的第三任道員。

  十年留美展露非凡纔華

  光緒十九年(1893年)七月,剛剛年滿16歲的施肇基被清政府選中,派往美國留學。他帶著家鄉父老的厚望和報效祖國的決心,背井離鄉,漂洋過海到達美國,八月考入華盛頓高等學堂,經過四年的辛勤努力,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五月因考得超等成績獲得畢業文憑;同年八月,考入紐約省康乃爾大學堂,學習英、法、德三國語言文字以及經濟學、財政學、國政學、商務學、古今史記、公法、兵法、體操等門課程,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五月以優異的成績獲得該校學士文憑;同年夏季赴哈佛大學堂專修國政學;八月又回康乃爾大學堂專修歐洲近三百年歷史、中西交涉史及交犯條約章程等課程,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四月獲得博士文憑,圓滿完成學業,六月回國。施肇基年輕有為,博學多纔,在留學期間就展露了非凡的纔華,曾被選派為隨員出訪擔任過參贊。

  施肇基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從美國學成回國,十月即被湖廣總督召去任洋務文案兼翻譯官,隨後到武昌中路高等小學堂任監督、美國出使中、日等國會議銀價參議官等職。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他奉命來到哈爾濱。6年中,他先後在12個職位上工作過,這些職位大多與對外交涉有關。

  千方百計維護國家主權

  施肇基在哈爾濱期間,處理了許多對外交涉事宜,特別是在處理哈爾濱自治公議會和收回俄國開采金礦問題上,經過千方百計抵制與交涉,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在試用期1年期滿時,東三省總督錫良對他一年的工作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宣統二年(1910年),濱江關道改為吉林西北路分巡兵備道,施肇基任哈爾濱關道道員的歷程也隨之結束。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