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日電 日前,哈爾濱市民張學彥發現清朝拉林衙役書吏的手寫自述《改業詩詞》。該手寫本充分揭露了清朝末期社會腐敗、經濟枯竭、國力衰敗和民不聊生的落後景象,詳細記錄了作者在拉林衙門裡當差一年多的苦難經歷和他放棄仕途轉而學醫的無奈。
記者在市收藏家協會會員張學彥家看到:《改業詩詞》手寫本共32頁,長8.5厘米、寬6.5厘米,均為手訂墨寫線裝本,毛邊線已全部泛黃,作者為曹憲章。據張學彥介紹,拉林縣衙門系協領衙門,歸雙城協領衙門兼管,其規模與哈爾濱道臺府相仿。該手抄本系拉林縣衙役書吏所寫的自述。
曹憲章在《改業詩詞》中寫道,他自幼心高,總想求官、求名,但因家境貧寒『要是老不進錢何所能行』。17歲時進入拉林衙門,充當抄寫公文的筆貼書吏,乾了一年沒有拿到一文錢。其間他曾到雙城去領津貼,到阿城去送年禮,看到街上一個挨一個的飯館,遍地都是煙局,差役們為求『外差』請上司吃飯喝酒,到煙局吸大煙,而他只能在衙門裡抄寫公文,被派到阿城、雙城去送禮取餉,心裡很不是滋味。
第二年,曹憲章開始有點外差,心想可以撈點『外快』進錢了,沒想到卻惹出『口舌』,被捕入獄。那年曹憲章剛滿19歲,被派出外差到沿江一帶征收稅務,不想卻惹出事端,『被告進獄,先由快班帶上腳攔,次壓入大獄』。當時因為沒有錢打點,獄卒讓他靠著尿壺、聞著臭味站立不許坐下,受盡皮肉之苦。後其父變賣家產纔將曹憲章保出大獄。
出獄後,曹憲章在自述中表明了對仕途心灰意冷,轉而學醫,只求糊口。
據張學彥介紹,這兩本手寫本,作為當時拉林衙門的書吏筆錄的衙門內情及個人經歷,將成為研究清朝末期濱江關道衙門及拉林衙門的鮮活資料,也是百年傳承的歷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