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3日電 題:『寒地黑土經濟』引發『原字號』衝擊波--綏化品牌開拓市場引領綠色產業整體昇級紀實
去年,綏化市打出『寒地黑土經濟』這一金字招牌,雖然只有短短一年時間,卻得到農民、企業界和專家學者的廣泛響應,帶來顯著效應。
記者在綏化市采訪時看到,在一些田間地頭,到處可見『寒地黑土』標志的農田,『寒地黑土』把農民和市場連接起來。企業也紛紛加入寒地黑土協會,目前,寒地黑土協會成員已不僅僅局限在綏化,近至哈爾濱、遠到大興安嶺均有,一些大企業集團如哈爾濱華潤啤酒、黑龍江九三油脂等紛紛加入協會;目前已有80家企業加入協會,協會會員單位已達200多個。聯合國糧農組織也給子了關注,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莫納親自出席寒地黑土經濟高層論壇,並擔任經濟顧問,『寒地黑土』這一品牌已有企業欲出2000萬元買斷。
『寒地黑土綠色物產協會』成立後,不僅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寒地黑土』證明商標,還創下一次注冊商標類別、品種全國之最,同時注冊了109個產品系列,15個產品系列注冊了原產地,綏化市還被國家授予『中國寒地黑土特色物產之鄉』。
叫響寒地黑土品牌,讓黑土產品物有所值
寒地黑土因其稀缺而寶貴。黑土地上生長出的產品,普遍具有生長期雨熱同步,晝夜溫差大,乾物質和微量元素積累多,均以上乘的口感、內在品質普遍受到歡迎。大米、大豆、玉米、油豆角都著稱於國內外市場。
這些內在的共性可以說是整個黑龍江的農產品的特性,然而,品牌上卻單一、散亂。綏化市委、市政府更新觀念,創新思維,去年提出『綏化寒地黑土綠色』這一新概念,在國內外率先打出這一金字招牌,目的是要借助資源整合產品,口Hp向品牌,形成合力、開拓市場,最大限度地把『原』字號產品變成精深加工的產成品,創出一條高效回報的路子,真正做大綏化的綠色食品產業,扶強扶壯一批企業,使綏化市由農業大市發展成為農業強市。
叫響寒地黑上品牌是今年綏化市確定的重點工作之一。綏化市寒地黑土綠色物產協會成立後,用科學手段整合資源。通過參加綠色食品展銷,在產品外包裝上加掛『寒地黑土』質量證明商標標志,利用寒地黑土品牌效應,增強企業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去年底,該市寒地黑土綠色物產協會參照國家綠色食品標准以及歐盟的標准,制定了42種主要寒地黑土綠色物產的標准。大米、小雜糧、大豆制品、山產品等29種產品還得到美國FDA美國市場准人證的認證。
拓展『寒地黑土』產業鏈,打造晶牌集群效應
綏化市的農民發現『寒地黑土』經濟給他們帶來了切身的效益:農作物價格因標志『寒地黑土』而提高。農民爭先申請自己的土地作為示范基地。秋收時節,在綏化市的一些田間地頭,人們很容易看到這樣的牌子——『寒地黑土種子繁育基地』、『寒地黑:上供應商基地』。
寒地黑土品牌,給各類企業帶來開發的空間。綏化一打出寒地黑土品牌,就吸引了國內外企業的目光,其作為產業基地的第一車間,吸引了『中糧』、『中紡』等一批大集團企業到綏化投資辦廠。此外,農畜產品加工、傳統產業改造和綠色食品開發在綏化掀起高潮。目前,綏化下轄的肇東市華潤公司、成福集團和伊利集團;青岡縣龍鳳公司和萬壽菊公司;安達市紅星集團;海倫市九三油脂集團,慶安縣慶泉集團等一批現代化龍頭企業已形成了綠色稻米、食用油、食糖、乳制品、肉制品、酒、淀粉等11大類,200多個知名品牌的寒地黑土產品。今年的哈洽會上,由綏化寒地黑土綠色物產協會分別與美國、澳大利亞簽訂了寒地黑土綠色食品開拓市場合作項目,項目總金額2500萬美元。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建立寒地黑土綠色食品營銷中心,營銷寒地黑土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寒地黑土從理念到學術研究,到協會成立,再到實體公司的組建,正在拓展寒地黑土經濟的產業鏈,從而為綏化市綠色產業經濟的整體昇級,實現資源的重新配置與整合打下基礎。
以科學發展觀引領『寒地黑土經濟』快速發展
綏化市委、市政府認為,『寒地黑土』這種有別於有形的品牌商標,要想發揮其作用,必須腳踏實地做些事情,使『寒地黑土』品牌帶著力量打開全市場,打入國際市場。綏化市力口大各方面的工作力度,大力加強品牌建設。
目前,該市正在整合品牌上下功夫,積極策劃穩紮穩打,在內引外聯上下功夫,為品牌的大發展快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通過控股、收購、擴張、招商、聯營等多種方式實現資本擴張,從而達到規模化發展的目標,以此壯大『寒地黑土』品牌含金量,整合一批在全國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打造『寒地黑土』航母,積極引進管理、技.術、營銷方面的人纔,加大科技投入.以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寒地黑工經濟』快速發展。該市還致力於保護好寒地黑上的品牌,按照高於國家綠色食品標准,建立寒地黑土產品的生產標准體系,對不符合標准的產品一律不准使用寒地黑土的證明商標,不因一個產品不合格而砸了這塊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