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1月4日電 題:乘勢而上大發展 寫在哈爾濱市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稱號之際(下)
光榮屬於過去,夢想已經展開。
站在第十一個五年的門檻,發展主題格外鮮明,肩負使命尤其神聖: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努力推動哈爾濱經濟和社會事業快發展、大發展!
發展是硬道理。這種發展,不只是物質形式的增長,也是精神價值的引領;不只是推動經濟建設,也是促進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不只是數量的多少,還是質量的高低。
創建文明城市沒有終點,快發展、大發展永無止境。置身全國乃至全世界新一輪發展大潮,已經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的哈爾濱,任重道遠,信心滿懷———
審視前路,哈爾濱快發展其勢已蓄,大發展其力已積;正視差距,我們絕不安於現狀,必須急起直追,加快發展,當好龍頭
有專家斷言,21世紀是城市化的世紀。有數據為證,我國每年城市化率增加1.5個百分點。
千帆競發,萬馬奔騰。審視前路,哈爾濱快發展其勢已蓄,大發展其力已積———從『為民作主』到『讓民作主』,從『包攬一切』到把握方向、謀劃全局,執政方式和領導方式的根本轉變,是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科學飛躍,是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深厚情懷,這是快發展、大發展的堅強保證;資源豐富,基礎雄厚,科技、人纔、區位等比較優勢明顯,國家振興老工業基地政策帶來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築就了快發展、大發展的堅強之基。
但跳出自身,拓寬視野,審時度勢,哈爾濱還有很多差距和不足: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經濟發展主要指標大多處於落後地位,相當一批指標處於末位;國企改革進展緩慢,對外開放度較低,特別是對俄科技經貿合作的潛力還遠沒有發揮出來;工業主導地位弱化,1960年工業總產值曾列全國城市第5位,到2003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不及大連、長春的一半;科技綜合實力居全國大城市第6位,但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列第14位;城市建設上,中心城區超強度、低水平開發,人口與水資源、土地資源、就業崗位、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尤為緊迫和重要的還有,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哈爾濱人口佔全省1/4,經濟總量佔1/3,科研院所佔1/2,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佔2/5,普通高校佔3/5,承擔著帶動全省加快發展的龍頭作用、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作用、對外對內開放的窗口作用、展示黑龍江的形象作用。哈爾濱發展的快慢,直接影響全省發展速度,關系老工業基地能否早日振興。
創建工作中,我們與全國文明城市相比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直接影響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市文明辦調查顯示,哈爾濱市創建工作進展不平衡,個別地方存有『死角死面』,特別是有的民營企業、進城務工人員以及城鄉接合部等,活動基本沒有開展起來,成了『盲點』;部分乾部的公僕服務意識不強,有些行業服務作風較差,群眾滿意率不高;部分市民道德水平、文明素質不高,有些人還存在著語言、行為、思想不道德、不文明的現象;市區環境衛生還有差距,公共設施條件較差,馬路『拉鎖』、背街小巷髒亂、公廁不足等問題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城市管理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佔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網吧行業等方面的管理還沒有完全到位……
正視差距,我們絕不安於現狀。不怕眼前落後,就怕盲目樂觀,自負自大;縮短差距,我們應急起直追,化不足為潛力,變差距為動力,加快發展,當好龍頭。
拿出最昂揚的士氣、最務實的作風、最得力的舉措,追求最實在的效果,我們必須把握重點,聚焦難點,破解主要矛盾,一路攻堅
一個城市的個性魅力,是城市核心的競爭優勢。
一個城市的個性魅力,不僅在於上天的青睞和賜予,更在於後天的塑造和呵護。全國文明城市,恰為21世紀的城市文明提供了一種示范。
努力實現三個文明協調發展,我們必須拿出最昂揚的士氣、最務實的作風、最得力的舉措,追求最實在的效果,把握重點,聚焦難點,破解主要矛盾,一路攻堅———
快發展、大發展,核心是經濟發展。沒有經濟的大發展,其他各項事業的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都無從談起。經濟總量尤其是工業規模偏小,是哈爾濱發展滯後的核心表現。不保持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哈爾濱會被越落越遠。
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哈爾濱市將繼續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載體,大力實施『六大工程』,創造『六大環境』,助推哈爾濱快發展、大發展———
創建文明城市,關鍵在於黨和政府的推動,在於黨和政府的自身建設。哈爾濱將繼續以轉變機關行業風氣為重點,通過加強『五型機關』建設、全面推行『六項制度』、開展學習李慶長的『雙爭』活動、組織開展『信用十佳』評選等活動,實施窗口工程,創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
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是文明城市的內涵所在,是文明城市的靈魂,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的主流意識,體現了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也是市民人文素養的根本標志,集中反映了城市的人文精神,又是改善城市投資環境、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哈爾濱市將繼續以思想道德文化建設為重點,通過構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綜合育人體系、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建設學習型城市、實施文化強市發展戰略打造文化精品、加強文化設施建設規范文化市場管理,實施育人工程,創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信用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更需要大力營造公正公平的法治環境和規范守信的市場環境,這兩大環境既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基本條件,也是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礎。哈爾濱市將繼續以誠信建設為重點,通過開展誠信教育、組織誠信道德實踐活動、建立和完善監督體系、依法開展打假專項斗爭等,實施信用工程,創造規范守信的市場環境;以嚴格執法為重點,堅持公正司法、文明執法、嚴格執法,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實施法制工程,創造公正公平的法治環境。
能否形成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是實現小康生活、進入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哈爾濱市將繼續以社區環境建設為重點,努力創造整潔優美的居住環境、安全穩定的治安環境、服務便捷的生活居住環境、資源共享的共建環境,實施安民工程,創造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既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又是文明城市持續發展的生態支橕,它所包含的城市綠化、廢棄物處理、環境質量等內容,既表明了文明城市的外在形象,更是城市發展循環經濟,促進文明城市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哈爾濱市將繼續以建設生態型園林城市為重點,實施美化工程,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文明成果讓人民共享。我們堅信:哈爾濱的明天,前程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