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行業洗牌 哈爾濱水泥廠『閃婚』退出國有
2005-11-07 09:39:0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薛秀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11月7日電 有著73年歷史的國有企業哈爾濱水泥廠,不久前被吉林亞泰集團以有償承接債務式兼並方式收購,正式退出國有。

  從8月5日雙方正式接觸,到9月29日簽訂重組協議,這場事關哈水泥廠這個國家大型水泥生產骨乾企業存亡、決定全廠3769名職工命運的變革,前後僅用了55天。市政府有關負責人稱,這樣的速度,在全市正在推進的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新一輪國企改革中,無疑是值得欣喜的紀錄。而當記者走進改制後的哈爾濱水泥廠,采訪經歷並參與這次變革的各方人士後發現,其改制的初衷及過程對哈爾濱市眾多有著類似處境的國有企業有更深的借鑒意義。

  『靚女』:在行業大洗牌中失色

  直到去年底以前,哈爾濱水泥廠還不曾有虧損紀錄。

  這裡生產的『天鵝』牌水泥家喻戶曉,連農民家蓋房子也專找有『天鵝』標志的水泥。雖然市場上售價比其他水泥每噸要高出數十元,但『天鵝』水泥仍然暢銷。一位廠領導告訴記者,前些年每到施工旺季,來買水泥的汽車每天都得從廠後門一直排出3裡地。這幾年工廠的利潤平均每年在3000萬元左右,最高時可達4000多萬元。

  天有不測風雲。去年以來,受國家宏觀政策影響,全國水泥行業普遍出現了煤、電、油、運等生產成本提高的現象,全行業大面積虧損,大批生產企業被關停。而恰在此期間,以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建設為起點,全國水泥企業擴能改造進入了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民營大型水泥企業和生產線紛紛上馬,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產品價格一降再降。兩方面因素帶來的行業大洗牌,讓背著『老國企』包袱的哈爾濱水泥廠好日子戛然而止:繼去年利潤銳減至199萬元後,今年出現了歷史上首次虧損,1至9月共虧損6600萬元。

  流動資金枯竭了,職工工資停發了。2005年8月份的哈爾濱水泥廠,陰雲籠罩。

  『閃婚』:在競爭中精彩演繹

  『加速改制』,這是市政府主管領導在聽取哈爾濱水泥廠的匯報後當即作出的決定。

  其實,早在去年初,哈水泥廠就被市政府列入市屬6戶重點改制企業之一,並明確了改制原則——產權轉讓,引進戰略投資者。在市國資委、哈開發區招商局等有關部門牽頭組織下,世界水泥產業排名第一的法國拉法基公司最先進入引資者視野。與其談判耗時近一年,期間雙方曾達成意向性協議,但最終拉法基公司因交易價格等問題而宣告退出。緊接著又有愛爾蘭CRH公司與哈爾濱市某頗具實力的企業組成的投資聯合體登場,可幾輪談判下來後,對方的態度始終不明朗。

  7月21日,哈水泥廠由市政府下放到道外區,區政府及區經貿局又義不容辭地加入到參與、推動哈水泥廠改制工作行列。8月5日,吉林亞泰來了。進廠考察後,雙方在班子保持穩定、職工全部接收、生產經營保持連續進行的『三項原則』下,於8月17日簽訂了意向性合作協議,同時排出了100天實現重組『時間表』。然而,雙方的重組協議卻在55天後的9月29日提前簽訂。

  是什麼原因促成哈水泥廠與吉林亞泰之間的這場『閃婚』?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了幕後兩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雙方曾有前緣。確切地說,是亞泰對哈水泥廠『相思』已久。盡管擁有『東北地區最大水泥生產基地』的地位,可亞泰清楚,要想真正成為『東北王』,必須拿下哈爾濱及其周邊的龍江市場,哈水泥廠無疑是他們進入這一地區的最大障礙。為此,亞泰董事長兼總裁宋尚龍曾在2002年10月找上門,主動提出要與哈水泥廠合作。可當時哈水泥廠日子過得正紅火,根本沒這想法,但這為日後雙方的閃電式重組埋下了伏筆。

  另一個原因則頗具戲劇性。當初,哈水泥廠運作與拉法基公司合作時,曾按規定履行了資產審計、清查和評估程序,這些報告中的數據均截至去年3月末。哈水泥廠此番與亞泰合作,還必須補齊去年3月末至今年8月份的數據,這顯然要耗費一些時日。就在雙方按程序一步步往前走時,沈默已久的愛爾蘭CRH公司與哈爾濱市某企業組成的投資聯合體突然找到作為出資人的市國資委,再提重組哈水泥廠事宜。據說他們此次的動因是哈爾濱市這家欲參與投資的企業所承擔的工程項目需要大量水泥,拿下水泥廠可直接降低工程成本。由於願望迫切,他們很快就答應了市國資委提出的包括『收購方要對哈水泥重組過程中新增的虧損全部接受』等所有條件。這就意味著,哈水泥廠要與該投資聯合體合作,可先有結果,後履行資產審計、清查和評估程序。消息傳出,志在必得的吉林亞泰頓感危機,緊跟著就接受了愛爾蘭CRH等投資聯合體答應市國資委的所有條件。

  哈水泥廠一下子成了『香餑餑』。曾主張與兩方面都接觸的市政府再次果斷提出:讓兩個投資方到產權交易中心報名公平競爭,並在9月16日之前將3000萬元保證金打到交易中心賬戶上。結果,亞泰如期將錢打到賬戶,沒打過錢來的愛爾蘭CRH的投資聯合體等於自動放棄,但他們此前的舉動無意間卻為亞泰收購哈水泥廠加了一把外力。

  追蹤這場重組內幕不難發現,這充滿戲劇性的演繹過程,始終都在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運籌帷幄之中。

  『天鵝』:在多贏中振翅高飛

  退出國有,73歲的哈爾濱水泥廠將脫胎為有限責任公司,其性質為國有參股——亞泰以購得的全部淨資產出資,持99%股權;哈爾濱市政府保留1%金股,不參與其分紅及管理,只對職工安置具有一票否決權。

  這樣的重組,意味著什麼?記者在多方采訪後得出了一個非常確切的答案——多贏。

  首先是國有資產實現了保值增值。據介紹,哈水泥廠改制前有淨資產4.46億元。這次收購的交易底價為1.53億元,這筆錢將由作為出資人的哈爾濱市政府收回。在此基礎上,收購方要按協議支付原廠與3769名職工解除勞動關系的3.3億元改制成本,要承擔哈水泥廠改制期間新增的6000餘萬元虧損,要承接所有負債。粗略計算,哈水泥廠賣出的價格至少在5.5億元以上。

  其次是3000多名職工均得到安置。協議規定,收購方要接收原廠全部職工並保證上崗。而市政府為保證『在經濟性裁員、職工安置等問題上享有一票否決權』而留下的1%金股,又為職工們加了一道『就業保險』。這也正是職工們對改制最滿意的一點。據說當初在職代會上審議改制方案時,贊成票超過了92%。

  更重要的是,哈水泥廠將由此實現大發展,幾十年培育出的『天鵝』品牌有望振翅高飛。在重組協議簽訂儀式上,亞泰董事長兼總裁宋尚龍曾明確表示,未來5年將投資15億元以上,通過對黑龍江及哈爾濱市部分現有水泥資產的整合,哈水泥廠的生產能力將由現在的150萬噸擴大到1100萬噸左右,成為全國水泥行業一流企業。

  事實上,如果沒有這一條,亞泰當初也不可能成為哈水泥廠的『選婿』對象。作為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吉林亞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有房地產、水泥、醫藥、證券、商貿等五大產業,水泥產業是其支柱產業之一,該企業也是東北地區唯一受到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扶持的水泥生產企業。憑借所擁有的東北地區目前兩大高品位、高儲量的石灰石礦山(已探明儲量5.1億噸,後備儲量10多億噸,按現有年生產能力可連續開采200年),以及4條先進的新型乾法窯外分解熟料生產線和年產600萬噸的生產能力(是哈水泥廠的4倍),吉林亞泰已迅速佔據全國水泥行業領先地位。現在,如願以償的吉林亞泰更是滿心歡喜。宋尚龍甚至直言『哈水泥廠今年以來的首次虧損是好事,否則雙方不會有今天』。據說為實現到2010年水泥產量達到1800萬噸目標、登上『東北王』寶座,此前他們在與哈水泥廠『求婚』不成的情況下,已開始實施『讓開大路走兩廂』之策:在海倫投資建了60萬噸粉磨站,在哈市成高子鎮租賃了一個粉磨站,還准備在江北再上粉磨站,打算用這些小廠一點一點『吃』掉哈水泥廠。現在,勁敵成了一家人,避免了兩敗俱傷,亞泰的『稱王』之路頓時平坦了。協議簽訂後,他們馬上停止了圍建粉磨站的行動,將自己因資源、技術有優勢而生產出的低成本熟料源源不斷運進哈水泥廠,使將要停產的哈水泥廠正常運轉起來。

  一場閃電式改制,換來皆大歡喜。哈爾濱水泥廠改制的整個過程,不僅為全市國企改革提供了又一嶄新模式,也標志著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橕控國有資產的能力正在走向成熟。應該說,這些意義已超過了企業改制本身。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