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1月7日電 連日來,冰城奔湧關愛。遇害出租車司機修世偉家裡萬人捐款的場景讓人們體會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但同時也引人深思:像修世偉這樣能夠得到人們這般愛心幫助的畢竟是少數,如何讓更多需要幫助的出租車司機得到及時救助,讓這份關愛變得長久?此時,建立起一個長效的救助機制,已不應該僅僅是出租車司機們的美好夢想。
此次愛心救助的發起人黑龍江人民廣播電臺首席主播欣莉在最初了解修世偉的情況時,對於是否發出倡議也曾猶豫———需要幫助的人太多了,人們一次次奉獻愛心,會不會疲憊呢。是的,社會上需要救助的人每天都有,但這種萬人捐款的感人場景不會每天都上演。哈爾濱市有2.2萬名出租車司機,他們大多數是下崗職工和外來人口,這兩天,他們湧入修家奉獻自己愛心的同時,也常常發出同命相憐的感嘆。
4日,記者前往修世偉家,在小區院內采訪了義務送一位前來捐款者的出租車司機王保新。『這次事件造成的後果太嚴重了,整個家都垮了,昨天我就來捐過款了,看到他家的情況,真讓人同情,可是作為出租車司機就有可能遇到這樣的危險,防不勝防啊!』王保新說,出租車司機是一個具有危險性的職業,每天都有發生交通事故、遭到搶劫等危險的可能,但大多數出租車司機都只是交納了車險、三者險、盜搶險、交通事故險等保險,基本沒有人上意外傷害保險,所以修世偉出事故後得不到社會保障體系的幫助。王保新告訴記者,這幾天他和幾位出租車司機交流,大家都有一種想法,就是每人每個月或每年交點錢成立一個出租車司機後期保障基金,這個基金就用來幫助遇到意外傷害的出租車司機及其家人,如果這個基金能設立起來,出租車司機就踏實多了。
在修世偉家,記者看到仍有人陸續前來捐款。在這裡義務幫忙的愛心車隊司機高波和李元新已經兩天沒有出車了。他們告訴記者,這些天來捐款的人大多數是出租車司機,作為同行,他們非常理解修家的困難。『出租車司機得有一半以上是下崗職工和外來人口,很多人都沒有三險,出租車公司把車按一定價錢出租給司機後,每天收取二十元的管理費,但沒有一家出租車公司考慮為司機上三險的,更不用說管出租車司機的身後事了。』高波說,出租車司機承包到車後,由於沒有三險,就想著拼命賺錢防老,每天工作量都在12個小時以上。但由於出租車越來越多,他們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對於辛苦賺來的錢都不捨得花,有些保險如果不是公司有規定必須上,他們是能不上就不上了,對於意外人身傷害險就更沒想過了。那麼,你們認為設立一個出租車司機後期保障基金怎麼樣?記者說出了王保新的想法。『那當然好了,我們都有這個想法。』倆人異口同聲地回答。李元新則有些激動地說,『這事兒我們也早就想了,現在就是想找個牽頭的,想找個組織,這事兒光靠出租車司機不行,如果有政府組織牽頭,出租車司機們肯定都能交錢。』
據記者了解,目前哈爾濱市有129家出租車公司,擁有1.2萬輛出租車,司機想要進入出租車行業必須到出租車公司承包經營,向公司交承包費、管理費,並自己負擔各種稅費,這些司機和出租車公司的關系,並不是規范的勞動關系,而只是『承包關系』。司機實際上不是出租車公司的員工,而只是承包出租車公司的車進行營運。出租車公司除了每個月兩次的安全例會外,司機很少到公司去。出什麼事公司也基本不負責任。同時出租車公司為『省錢』,基本上都沒有給出租車司機辦理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而且,這也是目前在我國許多城市出租車行業的運行模式。
『出租車司機提出設立基金的想法是非常可行的,由政府出面設立這樣的機構,吸納社會資金成立基金會,這不僅可以給出租車司機提供保障,也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江鷗說,民間沒有這方面的力量,而且在出租車行業目前這種運行模式下,確實需要政府站出來牽頭,幫助更多的出租車司機解除後顧之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