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1月8日電 美景要賣個好價錢。
第18屆中國·哈爾濱太陽島國際雪博會的美景『叫賣』完全透明:經營權整體出售,26家企業誰出的價錢高、誰的活動精、誰的信譽好、誰會營銷,就選誰。
作為一件產品被推向市場的雪博會,就此一搏。
26家企業競標雪市場
太陽島的冰雪項目既是一張城市『名片』,又是一個應該參與市場競爭的產品;既有很強的社會價值,又有經濟意義。這種認同,是松北區委、區政府和太陽島風景區管理局總結近兩年辦會經驗所得。
太陽島風景區管理局負責人在忙著審定本屆雪博會的規劃設計方案、施工企業資質等『硬指標』的同時,也為雪博會的經營方式、預期效益費腦筋。這樣的觀點貫穿於太陽島風景區籌備辦會的始終:太陽島風景區管理局作為政府的派出機構,實際上並不擅於經營;而雪博會是一個冰雪產品,是應該按市場規律辦事。
雪博會有著市場化辦會的經驗。去年的第17屆雪博會經過大膽嘗試,選擇了3家企業進行小范圍的經營權整體出售,售價650萬元,雪博會結束後實際收入高達1150萬元,實現了買賣雙方的雙贏。今年,雪博會的市場化步伐邁得更大:經營權出讓面向全社會開標,共有26家企業參與投標,其中包括省電視臺、太陽島風景區資產經營公司、哈恆若威工藝美術公司、哈中環公司等,投標標的從1000萬元到1100萬元不等。最終,太陽島資產經營公司以1150萬元高價中標,獲得本屆雪博會的經營權。
對26家競標者,松北區委、區政府及太陽島風景區管理局有4個衡量標准:一是競標的底價,二是文化活動的組織,三是市場營銷策略,四是以往的經營業績,4方面要綜合考慮。用太陽島風景區管理局負責人的話說,如果僅僅是標的高,但企業信譽不好,游客投訴高,那麼就容易把雪博會的牌子砸了。或者各方面條件都好,但缺乏市場營銷經驗,使雪博會的經營效益下滑,也不利於雪博會未來的快發展、大發展。所以,主辦方堅持對中標者均衡『度量』、精益求精。
此外,在經營權轉讓之後,雪博會及各大賽事的冠名權賣了80萬元,一些冰上游樂項目、商服、廣告也全部進行了市場化轉讓。如本屆雪博會建的世界最大冰飯店經營權就整體轉讓給了太陽島波斯特酒店。總之,市場化經營貫穿於雪博會的各個角落。
效益預期可增長10%至15%
一系列的市場化之舉,最終目的是讓轉讓經營權後的雪博會更能適應市場需要,風險共擔。
據了解,沒有實現經營市場化之前的雪博會,政府既得當『大會計』,精打細算;又得當『大管家』,管完收入管商服,管完商服管活動。此外,政府還要投入很多精力到人情往來之中。僅以每年的門票為例,過去每到雪博會期間,人情票、點頭票推也推不掉,現在企業辦會了,政府如果出一張『人情票』,企業就會賠一張票錢,企業也不同意。這種制約,讓雪博會經營更加規范。
本屆雪博會的經營權出讓,有著良好的市場預期。據雪博會組委會負責人介紹,上屆雪博會首次試點經營權出讓後,投入650萬元,經營額全口徑突破了1150萬元。今年預計能保持10%—15%的同比增長率。事實將證明:雪博會品牌,是一個賺錢的品牌。
事實上,去年買斷了第17屆雪博會經營權後嘗到甜頭的恆若威公司,今年就又來競標。因為標的低等原因落標的恆若威還感到十分遺憾,稱下屆要充分准備再來競標。
『冰雪旅游產品必須發揮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應由市場調節,發揮市場經濟的杠杆作用;一方面要由政府主導,對規劃設計進行把關、對施工建設進行監督,防止粗制濫造。這兩者的互相依存關系,雪博會發揮得淋漓盡致。』太陽島風景區管理局負責人認為,這種依存關系,如果發揮得好,是雪博會之利,更是哈爾濱市冰雪旅游產業之利。據介紹,本屆雪博會經營權出讓獲得的1100萬元,將全部反哺於雪博會的各項建設之中。
被業界人士稱為成功『賣雪』的雪博會經營權出讓之舉,企業和政府實現了雙贏:企業贏得的是利益,政府贏得的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