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1月8日電 3日,哈爾濱市道裡區一所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由家長陪著走進了哈爾濱希望青少年心理救援中心。家長反映孩子有自殺的傾向,幾次出現『險情』都被發現。無奈之下,家長只好求助救援中心的幫助。這裡的工作人員說,開學以來,一些青少年問題諮詢中,有關自殺的諮詢成為熱線,令人擔懮。
記者走訪了哈爾濱的一些心理診所、哈醫大心理諮詢門診等處,了解到也有類似的情況,一些小學生也萌生自殺的念頭。
那名小學二年的學生,欲自殺的原因是因為家庭比較困難,受到同學的歧視,雖然老師給予了極大的幫助,但是孩子心中形成了自卑感,覺得自己非常孤獨,想離開這個世界,這樣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也不再和同學們『攀比』了。而一位剛上初中的女生,只因老師說了句『二百五』,師生關系便十分緊張,這位學生產生了厭學的情緒,整日非常郁悶,偷偷地買了安眠藥,准備一死了之。
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學院心理學吳教授說,現在青少年欲用自殺來逃離現實生活,除了他們內心素質比較脆弱外,也與教育體制有關,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黑龍江省青少年研究學會副會長、醫學博士張大生介紹,從前來諮詢的青少年看,家長應該重視『自殺』這個問題,一些孩子如果缺失正確的關注,非常有可能做出這樣的選擇。但是『自殺』也可預防的,人在選擇自殺前一般有八大征狀,如果家人或社會能及時發現這些征狀,就會避免悲劇的發生。
這些征狀是:本人近期是否有負性生活事件比如親人下崗、病重、負債等;是否失戀、重大考試受挫、經濟突然出現窘迫等;家族或者親朋是否有精神病史或者自殺史;本人近期是否常說『活著沒意思、死了算了、這回可是一了百了』等類似的語言;是否為自殺作准備、計劃等;是否已經分配財產比如存折送給親人,告知密碼,將平時最喜歡的用品、衣服等送給他人;是否得了不治之癥或者自己認為是重度的疾病,或者抑郁癥,自我評價低,食欲突增或突減;是否缺乏社會支持系統比如孤獨、獨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