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誰為農民工工傷保險埋單?
2005-11-09 13:16:3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晉璇 宇紅 盧軍 邵晶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9日電 連日來,省勞動部門於10月1日起施行的《黑龍江省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試行辦法》讓廣大農民工極為關注。農民工在工傷保險權益受到維護的同時,發出這樣的疑問:究竟誰來出資為我們購買工傷保險?

  農民工工傷有了保護『盾牌』

  據省勞動部門工作人員檣埽??嚎蟆?ㄖ?雀叻縵招幸蕩右等嗽敝信?窆ふ?0%,用人單位不給農民工繳納工傷保險,工傷事故發生後,用人單位不支付醫療費用的糾紛經常發生。針對這些現象,省勞動部門出臺了此項《辦法》。《辦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到所在地的統籌地區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為農民工辦理工傷保險。按照經辦機構核定的費率,繳納工傷保險費,農民工個人不繳費。

  《辦法》還規定農民工發生工傷後,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定農民工的工傷等級,按照傷殘等級依法享受相應工傷保險待遇。農民工被鑒定為一級至三級傷殘的,將享受護理;年齡在16周歲至30周歲的,分別享受一次性領取10萬元、8萬元和5萬元檔級不同的工傷保險待遇。

  新頒布的《黑龍江省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只適用於10月1日起發生的工傷事故,過去發生的工傷事故仍然執行原來的法律規定。在發生工傷事故後農民工要及時向勞動部門提出工傷申請,最多不能超過一年時限,如超出規定時限屬於自動放棄。

  眾多農民工被置身參保門外

  據了解,每年湧入哈市的外來務工人員有近百萬,由於過去沒有具體的指導辦法,農民工發生傷害時,一些單位拖、逃、推、避,嚴重損害了農民工權益。

  記者在走訪了哈市許多服務行業和一些企業後發現,許多農民工服務員都知道這個《工傷保險試行辦法》,但大都沒有保險。而且多數用人單位都閃爍其詞。在南崗區龍江街上的一家大酒店,記者詢問了幾個服務員,都說酒店沒有給投保,只有一位老廚師給老板乾了十多年,酒店纔給其投了保。

  哈爾濱市婦聯家政的景主任對記者說,由於在婦聯從事家政的農民工多數是乾保姆工作,不是危險行業,而且流動性大,所以沒有給他們保險,只有計時工種的,需經常高空作業如擦玻璃,婦聯給他們投了意外傷害險。

  一家企業的劉廠長愁眉苦臉地對記者說:『廠裡效益不好,正式職工的養老保險金我還沒錢繳呢。用農民工圖的不就是不用給他們辦保險嗎?』據調查,農民工最集中的行業主要是在建築業、制造業,以及服務業中的餐飲、服務、家政、保安等行業。

  據哈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險處任處長介紹,每年哈市工傷事故大約有700起左右,其中農民工工傷事故大約在四五十起左右。如果發生農民工工傷事故,處理辦法依照2004年1月1日實行的《工傷保險條例》執行。

  據了解,《工傷保險條例》已實施兩周年了,但有關數字表明,目前哈爾濱市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人數達到36.2萬人,但是其中參保的農民工人數卻微乎其微,至目前不過一二百人。雖然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費率僅佔農民工工資總額的1%%,平均每人每月不過六七元錢,為什麼眾多的農民工卻被置身參保門外呢?據介紹,如今農民工參保還需跨過幾道檻:用人單位不願自掏腰包給農民工辦理參保手續,逃繳工傷保險費;農民工或不很清楚或參保意識淡,未能及時參保;大多農民工與用人單位簽不上用工合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據介紹,如果農民工在工作中造成工傷,按照新的《工傷保險試行辦法》首先要看農民工是否有勞動合同,然後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醫療保險處,由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定農民工的傷殘等級後,再進行醫療費用的支付。而實際上多數農民工都沒有簽勞動合同,農民工維權缺乏法律依據,維權部門往往是愛莫能助。據哈爾濱市道裡區外來進城務工人員維權服務站的工作人員介紹,維權服務站成立以來,平均每天接待民工幾十人,讓他們遇到的最大困惑是,多數農民工都沒有同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當他帶著農民工找到用工單位時,沒有一位老板承認用過工,這讓他們愛莫能助。哈爾濱市勞動監察大隊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前他們每年受理的1萬多個涉及農民工勞資糾紛案中,60%以上沒有簽訂規范的合同。據了解,勞動監察部門對用人單位簽不簽訂合同采取的是年審和抽查,發現問題也只是靠罰款來處罰,雖然能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但效果並不明顯,所以不簽訂合同成了普遍現象,得不到有效遏制。

  缺乏強制執法力度

  哈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險處任處長說,新的《工傷保險試行辦法》並沒有強制保險的提法,只是動員。

  有關人士呼吁,農民工一定要加強維權意識,積極要求用人單位為自己參保,如果被拒絕參保,可到省、市勞動監察大隊進行舉報。因為多數農民工從事的是建築或礦山等高風險行業,所以成為易受工傷的高風險人群;因為未能及時參保,受工傷的農民工多嘗到了苦果。僅去年一年,哈爾濱市勞動部門就接待工傷認定事故70多起,但因絕大多數農民工沒有參加工傷保險,而無法享受工傷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目前,哈爾濱市僅對農民工從事的建築等高風險行業實行了必須辦理保險纔准予施工的強制措施。

  有關人士認為,我省出臺了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的實施辦法和細則,這值得肯定,但缺少強制力。要想擴大參保范圍,最好通過地方立法的形式,取得法律依據,有利於維護農民工權益。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