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0日電 8日上午,在哈爾濱市婦聯就業中心的『女性人纔』專場招聘會上,再次出現了小嚴的身影,她穿梭在人群當中,認真地搜索著牆上的每一張招聘啟示。今年26歲的小嚴兩年前畢業於哈爾濱市某高校的電腦設計專業,但是至今都未能找到一份令她滿意的工作。看著同專業的許多男同學在各自的領域內都有所作為,小嚴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性別劣勢。
小嚴的遭遇絕對不是個例。記者從黑龍江省一些高校了解到,目前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在校女生數量比1998年增長了兩倍,就業困難卻增加三倍;目前有近七成用人單位提出了性別限制,或明文規定女性在聘用期間不得懷孕生育。即使沒有明文限制性別,在同等條件下,招聘單位也會優先考慮男生。
哈爾濱市某高校的女研究生小段最近到一家科研單位面試,招聘部門負責人明確告訴她:『你的條件完全符合要求,我們也十分需要人手,但我們單位要求只進男生。』一名在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工作了多年的教師說,像這樣在應聘中遭遇性別歧視的女大學生為數不少,種種明裡暗裡的限制性要求,成為擋在女大學生就業之路上的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
女性求職不但遭遇性別歧視,一些允許女性『入門』的單位在年齡上也規定了很多限制。今年32歲的李青向記者抱怨,為了事業的發展,四年前她辭去了一份相當優厚的工作,背井離鄉來到哈爾濱讀研究生,然而畢業後找工作卻屢屢碰壁。到任何一家單位,負責招聘的人一看到她的年齡就滿臉為難地問:『都30多歲了,結婚了嗎?兩年內有無生育的打算?』雖然李青信誓旦旦地保證以工作為重,個人問題幾年內暫不考慮,但是每次都被客氣地拒之門外。連遭打擊後,李青氣憤地說:『30歲應該是人生的黃金階段,但是30歲的女人卻被看成了「高齡」。』
記者從省、市人纔招聘網上看到,許多用人工作都注明只招男性,尤其是一些IT技術產業或具有開拓創新的職務都將女性拒之門外。記者以求職者的身份撥通了一家招聘營銷主管的公司電話。
『是您本人應聘嗎?』
『是。』
『請問您的年齡?』
『30歲。』
『噢,那恐怕不太合適吧!』對方的語氣客氣而堅決。
『可我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而且不介意出差……』
『對不起,我們公司有規定,再見。』沒容記者申辯,電話另一端已經傳來了忙音。
一些負責招聘的人事經理都表示,他們單位基本不錄用30歲以上的女性,35歲更是絕對底線。他們認為,受傳統社會分工的影響,女性不僅要承擔更多的家務勞動,而且相當一部分女性在結婚生子後,因為家庭拖累會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體力和精力,削弱對事業的進取心和忠誠度。一些用人單位並不是有意排斥女性,但不能不考慮家庭及女性生理情況對工作的妨礙程度。
在哈爾濱市婦聯的『女性人纔』專場招聘會上,記者注意到,面向女性招聘的崗位大多是文員、會計、營銷員等對學歷和技術要求不高的職業,這些職業的工資大多在400元至800元之間,可發揮的潛力也十分有限。
省婦聯發展部部長白連英認為,盡管社會在不斷進步,但那些沿襲久遠的男主女從、男優女劣、男尊女卑等性別歧視觀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行為。白連英分析說,女性在職場處於弱勢地位甚至受到歧視待遇,跟男女生理上的差異和所承擔的社會角色不同有很大關系。女性在職場中的工作狀態的確不如男性穩定,因此客觀上在職場中處於不利地位。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女員工在『三期(懷孕、生育、哺乳期)』內不能被辭退,且必須保證基本的工資福利待遇。所以在此期間,單位將必須另聘人員來承擔她的工作。用人成本上昇了,還有可能引起小范圍的人事混亂。有些單位在招聘女員工時約定其幾年內不能懷孕,原因也正在於此。同時,在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下,企業有權選擇自己需要的員工,因此『好女難嫁』很難在短時間內根本解決。
律師賴旭明認為,盡管我國許多法律法規都規定了婦女享有平等的就業和發展機會,但由於缺乏對性別歧視內涵和范圍的明確的界定,對勞動力市場和用人單位缺乏良好的監督和管理機制,讓一些用人單位有空子可鑽,給女性就業制造了一定的障礙。
白連英說,就業中的性別歧視顯然會給女性帶來巨大的壓力和負面影響,還可能助長部分女性『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念。
專家建議,應該不斷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兩性平等就業的法律政策,針對勞動力市場和用人單位出現的許多不利於女性發展現象,要落實對相關責任單位的懲罰措施,保障女性獲得平等的就業和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