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11月10日電(記者毛曉梅) 在黑龍江省四大煤城之一—鶴崗市督察工作時,中紀委駐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紀檢組長趙岸青『發火』了。起因是當地政府對一例典型的『官煤勾結』處理得過於『溫和』。
10日下午,鶴崗市領導在向安監總局整頓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非法煤礦第六督察組匯報時,談到前一階段清理整頓中,發現兩起領導乾部參與小煤礦經營或變相入股的問題。其中一起是:該市煤炭工業局常務副局長趙某,其兒子是興山區東野煤礦企業法人。5月初,全省發出《關於嚴禁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領導乾部參與小煤礦生產經營活動的緊急通知》後,趙某向市委提出提前退休申請,市委常委會於5月10日批准了趙某的請求。
『這種處理未免過於溫和、過於匆忙吧?』趙岸青當即表示:作為市煤炭工業局的常務副局長,讓兒子辦礦,本身就是違紀的。一看形勢『不妙』就提前辦退休,這合適嗎?要退也該先免職纔退,豈能讓他還保留『常務副局長』的級別退?要退也該在相關處理結束之後再退!
鶴崗市委書記隨即表態:此事由於處理得比較早,當時對政策把握的尺度不准,對此市委是有責任的,並將對錯誤的做法進行糾正。
不過,在場的人也有異議,認為這是一筆『歷史舊賬』。一位省領導向記者解釋:黑龍江七臺河『3·14』事故後,全省就開展起清理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領導乾部參與小煤礦生產經營的行動。當時,按省裡制定的工作方案,只要求主動登記和撤資退股。『作出組織處理』是國家後來纔要求的。
今年3月14日,七臺河市新富煤礦發生死亡18人的特大事故,礦主彭國財就是該市桃山區安監局副局長,與擔任國有七煤集團副總經理的哥哥合伙私自辦礦。正是因為有了七臺河的『二彭』事件,纔有了現在全國的清糾『官煤勾結』的行動。
看來,這前後確實有一個『時間差』,有一個逐漸認識的過程。
7日,督察組在哈爾濱聽取省政府匯報時,趙岸青就對在場的監察人員、政府官員說:領導乾部參與小煤礦經營、入股問題具有隱蔽性。看來形勢是嚴峻的,以後每當一起煤礦安全事故發生時,調查這個企業的股權情況當成為一個必備項目。
趙岸青表示,中央紀委、監察部、國務院國資委、安監總局開展清理糾正國家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負責人投資入股煤礦問題,要解決的不是表面上『清不清股』的問題,而是要解決『官煤勾結』的深層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