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發展民辦水利 建用水者協會 五常破解農田水利建設難題
2005-11-13 15:28:0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3日電 眼下,正是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黃金季節。但是,如今在各地水利部門只要提起這個話題,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發出感慨:『難!』

  新形勢下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不能像過去那樣單純依靠行政手段了。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和取消『兩工』後,政府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不足,農民投工大幅減少,這些都使農田水利建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

  據水利部門統計,現在全省農田水利建設在投工、投資和效益上與『十五』前相比都出現了全面下滑的局面。2004年全省投工2340萬個,投資3.55億元,分別比2000年減少57%和37%。由於投入持續減少,不少地方出現了原有農田水利設施老化失修,抗災能力差、效益下降的情況。根據多年實踐經驗,農田水利一旦有3至5年滑坡,可能要花5至10年時間加倍施工維修纔能恢復『元氣』。面對這種因政策體系、投入方式和管理制度等轉型帶來的困境,我省各地水利部門紛紛開拓思路,積極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日前,記者在五常市采訪時了解到,當地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工作,有效化解了一道道難題,使當地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保持著紅紅火火的局面。

  靈活多樣的『一事一議』

  『兩工』取消後,興修農田水利必須通過『一事一議』的方法組織群眾出工出勞。說到這一點,不少基層乾部都感到十分撓頭。有人甚至認為,取消『兩工』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道沒有『解』的『方程』。

  五常市開展『一事一議』的方法可謂『五花八門』。為了避免出現『一事多議』和『議而不決』,當地對難議而必須乾的項目細化分段,哪段能乾就先乾哪段,然後以成型的段推進未乾的片。

  比如當地一條輻射3個村22個自然屯的乾渠山河乾線需要清淤,村乾部在摸底的時候發現兩個村有畏難情緒。清淤工程開始後,發動積極性高的村先乾,工程結束後,再把另兩個村的代表請去參觀,這對他們觸動很大,回去後,另兩個村的工程也很快乾下來了。除了示范,給農民算賬也是有效的方法。該市營城子灌溉站的坎上處於/牛河水系的末梢,乾渠淤積嚴重,一些農民對種水田失去信心,要改種旱田。村乾部給農民算了一筆賬:乾渠清淤每人只需2個工,折資40元,但種水田比種旱田畝增收300元。這個賬得到了農民的認可,於是自願出資投勞。當地投工投勞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如轉包工程促勞、以資帶勞等,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投工投勞的時效性。

  民辦水利越來越火

  由於國投資金和地方匹配資金都相對有限,近年來,五常市積極倡導水利建設多元化發展格局。他們提出農田水利建設要以『民有民營、民辦公助、群眾廣泛參與』為發展重點,出臺各種扶持政策,吸引他們積極投資入股農田水利建設。現在,全市湧現出一大批民營農田水利建設大戶,民辦水利工程及『五荒』治理已經發展到2.3萬戶。每年,當地民營水利資金投入都在2000萬元以上。

  農民在實踐中逐漸看到了民辦水利的效益和實惠。2000年,五常農民劉顯在政府的扶持下,80元起家,承包了位於五常市小山子鎮東、面積為8.87平方公裡的勝豐小流域。五年中,這個小流域共投入資金230萬元,其中國投資金近110萬元,地方匹配及群眾自籌資金為120萬元。他們在流域內先後修整了水平梯田380公頃,栽植人工林53.5公頃,經濟林69.3公頃,種草13公頃,並建設了一座小塘壩和一座農道橋。現在勝豐小流域年創造產值312萬元,當地農民人均多收入930元,小流域內林草覆蓋率達到78.2%,2700畝荒山完成了治理。三年來,全市已經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完成堤防整修220公裡,加固水庫、塘壩449座,完成渠道清淤144公裡。

  采訪時,五常市水務局副局長單景芳談了他對民辦水利的看法:近年來,民辦水利稱得上是農村水利基本建設的一支生力軍,雖然受資金、技術等條件制約,民辦水利的規模、技術含量還不能和那些大中型水利工程相提並論,但不可否認,民辦水利給當前資金相對匱乏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在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效益的同時,還探索出水利基本建設多元化的發展格局。

  用水者協會挑大梁

  經過兩年的試點,2004年起,五常市龍鳳灌區開始全面實行水價改革。改革後,灌區水費收繳由過去的按畝收費變成按方收費。全灌區一共有27條支渠,相應成立了27個用水者協會。協會在每個支渠口上設置計量口,並負責提供供水和計量設備。根據協會和灌區的約定,灌區將每條支渠水費收入的10%交給用水者協會。這筆錢中的25%用於協會人員開支;25%為協會活動經費;其餘50%則用於支渠的維修和養護。根據灌區與用水者協會簽訂的協議,改革後,灌區支渠以上工程由灌區承擔,而支渠的維修、養護則由用水者協會負責。這樣一來,各級基層乾部沒有了『議而不決』的煩惱,去年,龍鳳灌區的水費收繳率也一下子提高到98%。

  有了這樣的好成績,難怪單景芳副局長在采訪中一再強調,現在看來,龍鳳灌區在水價改革後出現的用水者協會,就相當於政府與農戶之間的中介組織,協會幫助政府解決了很多難題,又受到農戶的歡迎,長遠看來,這種形勢應該是發展的方向。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