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堆雪人』游戲孕育出雪雕藝術
2005-11-14 08:52:1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4日電 『堆雪人』這個傳統民間游戲的藝術變身,拉開了冰城雪文化興起的大幕,雪文化的孕育就從這裡起步,太陽島雪雕的故事也由此上演。

  塑雪成型自古流傳

  雪雕,又稱雪塑,是以雪為材料堆塑雕刻成型的藝術,屬於新興的藝術門類。《哈爾濱雪雕藝術大觀》一書記載:在哈爾濱市,雪雕與冰燈、冰雕互為姊妹,並稱為冰雪藝術造型。哈爾濱市的雪雕藝術是在傳統的民間游戲堆雪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被稱為『雨的精靈、水的結晶、玉蕊瓊花』的雪,在古代就已經成為人們塑造臨時形象,即堆雪人的理想材料。

  記述北宋崇寧到宣和年間東京城市面貌、物產和風俗習慣的《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年12月,『豪貴之家,遇雪即開筵,塑雪獅,以會親舊』。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150多年後的南宋都城杭州。至於我國民間的雪塑活動,就更為普遍。明代的北京志書《帝京景物略》中就有『積雪,以塑於庭』的記載。

  四名學生創雪雕藝術先河

  早些年,冬季的哈爾濱白雪皚皚、積雪較多,堆雪人的游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每場大雪過後,孩子們都嬉嬉鬧鬧地拿著手中的小工具,三五成群地在白雪世界裡嬉戲和玩耍,拍雪團、滾雪球、堆成雪人造型,一個個雪人通過堆身軀、插胳膊、安腦袋、摳眼睛等過程,塑出了矮胖敦實、質朴笨拙的各種不同形象,留給了孩子們無窮的樂趣和愉悅。

  專家稱,哈爾濱最早的雪塑作品僅僅是廣大青少年堆出的簡易雪人造型,只是一種娛樂。

  1963年初,由哈爾濱藝術學院美術系雕塑專業二年級的4名學生做的雪塑大象,在第一屆哈爾濱冰燈游園會的所在地兆麟公園內誕生了,這也是第一個供多數人觀賞的雪造型。此雪象長4米、高2米,盡管是用原始的堆雪人的方法制作的,並加了一些替代材料,藝術水准不高,但畢竟有了一定的藝術性。雪象的誕生,開創了哈市雪雕藝術的先河。

  小學生參與第一個雪雕比賽

  翌年的第二屆冰燈游園會,人們在兆麟公園和太平公園內又陸續做了4件雪塑作品。此後的20多年裡,因哈爾濱市降雪較少、雪源不足,雪雕作品一直未能與游人見面。冰城少數冰雪雕塑藝術工作者還經常參加日本紮幌、加拿大魁北克等地舉行的國際雪雕比賽,同各國同行交流雪雕技藝。藝術工作者們塑造的《哪吒鬧海》、《牧歌》、《飛天》、《白雪少女》、《激流勇進》等主題鮮明、構思巧妙的作品,贏得了各國雪雕專家和當地觀眾的普遍贊譽,為我國贏得了榮譽。

  1988年1月18日,市教委校外辦在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園內,組織了全市首屆小學生雪塑比賽,共有16支代表隊、80名兒童參加。他們用鍬和撮子收集積雪,在草坪裡用天然雪塑造了《冰城特產》、《米老鼠》、《唐老鴨》等作品。這些作品雖然還停留在堆雪人的水平,但這一活動的意義卻非比尋常,因為它是哈爾濱市第一個有組織的群眾性雪雕比賽活動。

  從孩子們堆雪人的游戲、到有組織的群眾性廣泛參與的雪雕比賽活動,都為太陽島雪雕的興起作了一定程度的醞釀。

  上世紀80年代初,一首優美的歌曲《太陽島上》傳遍了大江南北,更多的人們了解的是夏日裡太陽島的繁花似錦、茂林碧水,來島參觀的游人也絡繹不絕,這為夏日裡的太陽島增添了幾分嫵媚和多姿,同時也勾勒出了太陽島的迷人風光,令人神往。

  與此同時,太陽島的冬季雖然呈現出一派都市雪鄉的動人景色,但冬季到太陽島的游人卻寥寥無幾。與夏季的熱鬧相比,美麗的冬季太陽島似乎少了些文化內涵。

  太陽島人開始了思考,如何讓冬季裡的太陽島再多些歡聲和笑語,多些靈感、韻味和文化內涵……於是,太陽島人決定進行挖掘和探索『太陽島的雪文化』。他們想到了雪是大自然賞賜給太陽島人特殊的禮物,應該讓美麗的白雪在冬季的太陽島舞動起來,打扮和裝點這片潔白的沃土。雪雕就這樣走進了太陽島,走進了哈爾濱。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