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上演真人版《我的兄弟姐妹》 兄弟,你在哪裡
2005-11-14 09:04:1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周雪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11月14日電 日前,某報紙上登出這樣一則尋人啟事:31年前,因家庭變故,弟弟馬富勝被迫送人,我們全家人多年尋找仍無消息,希望大家提供線索,助我們一家團聚。這是在電視劇《我的兄弟姐妹》的播出後,引出的一段『尋親記』,是感人的故事情節再次喚起那份骨肉親情,馬家人幾近熄滅的希望之火重新點燃,兄弟們繼續踏上尋親路。

  家庭變故迫使骨肉分離

  刊發尋人啟事的人是馬富春,他在家排行老大,家住哈市道裡區新發鎮,以經商為生;老二馬富強和父親住在肇東市裡木店鎮;老三馬富龍在市區的一家酒店當廚師。馬家三兄弟都已成家立業,唯一遺憾的是苦於沒有老四馬富勝的消息,他們已經分開整整31年了。

  說起四弟,馬富春一臉懮傷。據他介紹,30多年前,他們一家六口人住在肇東市團結村,父親是一名教師,每月40元的工資養活著母親和他們兄弟四人。1974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在這個幸福的家庭中。那天,父親幫朋友拉仗,不慎將對方打傷,被判入獄2年,母親因承受不住如此沈重的打擊撒手人寰。那時,馬富春11歲,二弟8歲,三弟5歲,四弟只有8個月,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馬富春單薄的肩膀上。

  剛上小學二年級的馬富春為了照顧弟弟們,辦理了休學手續。年幼的他開始學生火、做飯、洗衣服。弟弟們也十分聽話,搶著幫哥哥做家務。可是他們畢竟都是孩子,父母在的時候,有人給他們講故事,哄他們睡覺。現在父親入獄、母親去世,沒人陪在他們身邊。每天晚上他們面對空蕩蕩的房子害怕地抱成一團,相互安慰、鼓勵;要是趕上打雷刮風,幾個人就躲在被子裡哭。最可憐的是四弟,母親去世時,他還沒有斷奶,他餓的時候只知道哭。這時,兄弟三人手忙腳亂地燒開水、衝奶粉;四弟尿褲子了,馬富龍只好學母親的樣子給他換洗尿布。沒過幾天,幾個孩子被四弟累得筋疲力盡。大家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他們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怎能伺候好襁褓中的四弟呢?正在他們發愁時,姨媽來了,看著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她找到村裡的團結大隊,希望他們能找到一個妥善的辦法解決馬家的難題。團結大隊同意把兄弟四人接到贍養大隊收養,但是四弟正在喂乳期,必須找人喂養。然而村裡沒有合適的人選,看著嗷嗷待哺的馬富勝,大家商量決定給他找個好人家。通過隊員韓玉成的聯系,他們哈爾濱找到了一戶人家。在兄弟三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四弟被送人了。

  全家出動尋找四弟

  半個月後,馬富龍遲遲不見四弟回來,韓玉成告訴他,四弟被抱去喂奶了,等他斷了奶就回來和他們團聚,兄弟三人一等就是兩年。

  1976年,父親出獄了,把兄弟三人從贍養大隊接回家。當父親打算向韓玉成要回小兒子的時候,韓玉成卻告訴他一個殘酷的真相———孩子已經被一戶人家收養,收養前,那戶人家表示不准將孩子要回。父親千方百計地打聽到中間人姓關,住在哈市太平橋附近,在北方橡膠廠工作,孩子送給他的親屬收養。打理好行李,父親帶著馬富春到哈來找兒子了,父子兩人站在太平橋頭,看著車來車往,驚呆了,要在這茫茫人海中找到姓關的人談何容易?他們請當地派出所幫忙,民警們查詢了管轄區域的戶籍,姓關的人家近百戶,但是沒有位到派出所辦理人口登記手續的,在哈爾濱找了近半個月,父子二人回家了。這期間,韓玉成帶著一家人搬走了。

  好多年了,父親一直掛念小兒子。只要有時間,他就到哈爾濱太平橋附近找兒子,父親說,就是找不到兒子,他站在那裡看著兒子生活的環境,想著兒子可能曾在他眼前出現過,心裡也舒服。兄弟三人漸漸長大了,他們沒有忘記同胞弟弟的存在,弟弟的生辰他們銘記在心:1973年8月18。只要單位有到哈出差的機會,他們就努力爭取。可是哈爾濱的發展變化迅速,曾經的老房子幾乎全變成了高樓大廈,找人有如大海撈針。不久,知情人韓玉成去世了,現在只剩下一個姓關的人知道他們弟弟的下落。

  幾十年過去了,兄弟們尋找的那份希望幾乎破滅了,父親因常年思念兒子過早地蒼老。他們時常看見父親想弟弟而老淚縱橫,尤其是每逢佳節,父親總提說弟弟,說起他小時候調皮的故事和可愛的模樣……

  電視劇喚起骨肉親情

  前些天,電視劇《我的兄弟姐妹》播出,劇情和馬家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處,兄弟們都被這部電視劇深深感動,他們期待能像劇中人物一樣和弟弟重逢。馬富春找來兩個弟弟,再次研究尋找弟弟的方案,他們開始四處尋找知情人。老大和老三在報紙上登出尋人啟事,希望出現奇跡,能有好心人提供線索;老二在家鄉繼續查找當年的知情者,期盼著找到遺漏的當事人;父親在家盼著兒子們能帶來好消息。

  馬富春說,父親已過花甲之年,他獨自把兄弟三人撫養長大,在家庭條件最困難的時候,他沒讓孩子們受過一點苦,遭過一點罪,所以他能體會弟弟養父母的心情。現在,父親已過了花甲之年,他盼望在有生之年能見到弟弟,能骨肉相認,完成一輩子的心願。父親還要感謝弟弟的養父母,感謝他們對弟弟30年的養育之恩。何況,弟弟已經31歲了,他有權知道自己身世,具備處理感情問題的能力。

  馬家的『尋親記』只是現實生活中真實感人尋親故事中的一段。據調查,最近媒體、網絡登出尋人啟事逐漸增多,大多數人都想找回失散多年的親人,獻上一份遲到的親情,一場『尋親』熱潮正在向哈爾濱市襲來。據哈爾濱商業大學社會科學部裴桂清教授介紹,這正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當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明水平也隨之提高,他們就更加注重情感的需要,更加關注心靈的健康。一部電視劇引發一場『尋親熱』,恰恰說明人們對親情的渴望,對真情的認知。

  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候,分離也許是為了更好地生存,但空間和時間也無法阻擋血濃於水的親情。為了團聚,尋親者不畏艱難;為了相認,尋親者默默期待。我們也祝願兄弟姐妹們早日相見。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