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1月14日電 建設哈大齊,黑龍江省把發展思路定位為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核心區和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先行區。這就決定了要走一條不同以往的發展新路。
有關人士認為,這裡的關鍵是,要政府引導,不要官辦;要市場化,不要行政化。
面對資金約束的『瓶頸』,各地都從改革開放和市場化上打主意。哈爾濱引進大連歐美亞公司、清華紫光集團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整體開發;大慶支持日月星公司獨立開發佔地119萬平方米、13個大豆深加工項目的大豆產業園;富拉爾基是一個窮區,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4000多萬,一半以上是由供水、供電、通信企業投資並由其經營受益的。各地都被困難逼出了政府引導、企業投資、市場化運作的路子。
在這裡,開發建設法人單位,正在以市場化方式使用政府啟動資金和開發銀行貸款進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招商引資平臺;而政府以規劃、產業政策和優惠政策等引導著市場經濟主體建設工業走廊。
黑龍江省還抓住國企改制和城市『退二進三』機遇,充分釋放以哈大齊工業走廊內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和大中型國有企業為重要工業節點的能量,進行產業和項目延伸擴展,吸引外來投資者,共同開發建設。
目前,通過多方位、多層面的宣傳,以及廣泛的招商活動,黑龍江省已經在國內外打出了『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品牌,形成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涵蓋了用地、財稅、科技人纔、投資等4個方面29條的《關於支持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若乾政策》,其中行政審批和收費辦法等的相關規定是前所未有的,它的出臺為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創造了寬松的環境。特別是國家開發銀行與我省建立開發性金融合作機制,為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如此種種,是一種突破,突破的不僅是制度建設,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凡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就是應該采用的,凡是有利於園區建設的,就是可做的。政府正不遺餘力地調動著各方面積極性進行開發建設。
近一年的建設中,有喜有懮。有關人士認為,在建設的進程中,還存在著諸如政府改革滯後,政企、政資沒有完全分開,國企改革與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尚未到位,致使審批環節多、政策不落實、企業辦事難;行政割據,中央企業和地方企業難以融合,條塊難以統籌;民營企業在市場准入與融資方面仍然不能享受同國企一樣的國民待遇;有的政府部門仍然沿襲計劃經濟的思路和管理辦法等問題。
專家建議,將六個融資平臺打造成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政企、政資分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官員不能當經營者),激勵約束機制健全,能獨立承擔借、用、管、還責任的市場化運作載體。由於國資部門有一套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法規體系、組織體系和責任體系,因此建議實行國資部門監管、政府公共管理部門服務監督、企業自主經營的體制。
背景資料
目前,哈大齊工業走廊共開工建設項目176個,已完成投資48.1億元。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肇東、安達五個城市今年啟動的15個園區都有項目開工建設。
在已經開工建設的176個項目中,哈爾濱市開工項目57項,完成投資18.4億元。大慶市開工建設項目93項,完成投資21.5億元。齊齊哈爾市啟動建設項目23個,完成投資6.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