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11月14日電 近年來,市就業局關心下崗職工疾苦,竭力為下崗失業人員辦實事。通過開展『五送服務』,全力推進下崗職工就業工程,為下崗失業人員橕起一片藍天。到目前,全市8萬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佔下崗失業人員的80%以上。
轉變觀念送真情
幾年來,市就業局本著追求最佳的服務理念,先後開展了『情暖下崗職工、滿意在就業局』和『扶貧解困送真情』等文明服務窗口創建活動。街道社區與下崗失業人員結成包扶對子,深入開展擇業觀宣傳。並對他們中的4000多人進行了求職登記,向市內外用工企業推薦。同時市就業局引導組織500多戶有特殊情況的特困下崗失業人員投入到小修理、小食雜店、餐飲、托老、托幼、家政服務等行業,實現靈活就業。原雞東縣紙板廠特困下崗職工聶鳳榮在就業局的引導下,在縣休閑廣場附近開辦一家冷飲廳,月收入2000餘元,還安排5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
鼓勵就業送政策
市就業局狠抓政策服務,適時制定了下崗職工再就業優惠政策,並組織人員深入下崗失業人員家中面對面地講解。還設立政策諮詢站、宣傳欄,為70093名下崗失業人員發放《再就業優惠證》。同時他們還配合工商、經委、衛生等部門,通過設『稅費減免政策服務窗口』,為8000多名從事個體經營的下崗失業人員減免稅費414萬元。四海煤礦下崗職工張曉坤領到《再就業優惠證》後,多方籌集資金5萬餘元,開辦了美容院,還在雞西百貨商場、新瑪特商城、雞東四百商店等地設立了專營美容美發用品專櫃,月純收入1萬元,並安置20餘名下崗姐妹就業。
援助就業送崗位
幾年來,市就業局把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列為『百姓工程』,建立了區、街、店三級再就業工作機制,形成了市再就業服務中心、街道再就業服務站、社區再就業服務所三級服務網絡。為解決下崗職工中『4050』人員的就業問題,市就業局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居民委,掌握全市『4050』人員狀況,建檔造冊。通過政府掏錢購買公益性崗位或對公益性崗位實行補貼的辦法,開展援助行動。近5年來,全市投入資金1000萬元,購買了3000多個保潔、保綠、保安等公益性崗位。同時還通過中介和企業自行錄用等途徑,重點安置10774名『4050』人員再就業,還為他們辦理了養老保險。
扶持就業送技能
針對下崗失業人員技能素質偏低的實際,市就業局從送技能入手,先後建起8座7000多平方米的再就業培訓場所,認定再就業培訓基地34個,創建培訓基地7個,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再就業培訓網絡。從2001年至今,全市共培訓下崗失業人員8.5萬人,其中6.2萬餘人懷揣技能重新上崗。從去年開始,市就業局因時、因地、因需地開展定期『訂單式』培訓,確定培訓主攻方向,做大做強汽車維修、美容美發、電工、焊工、烹飪等34種培訓專業。雞東縣就業局與廣州、青島、大連等地幾家知名企業簽訂了計算機人纔培訓『訂單』,先後培訓計算機人纔1000多人,全部輸送到這些城市有關企業。雞林鄉的南日經過就業技能培訓後,到南方打工多年,並在山東青島市創辦了一家民營襪子廠,年盈利150多萬元。他富了不忘家鄉,先後安置雞西、雞東的160餘名下崗職工在他的企業裡務工。2003年以來,全市共舉辦創業培訓班42期,培訓創業人員1573人,有900多人成功創辦了自己的企業,直接帶動就業人員3200多人,勞動預備制培訓4000多人,增強了市場就業的競爭能力。
支持創業送資金
自2003年全市出臺小額貸款政策以來,市就業局積極協調擔保公司、銀行等部門,在全省率先推行『捆綁式』服務,為下崗失業人員排難解懮。到目前,通過采取集體擔保、聯合貸款的方式,為1639名下崗失業人員發放小額貸款2871.70萬元。雞東北華社區的李忠軍夫妻雙雙下崗,沒有生活來源,縣就業局及時將創業培訓信息反饋給他們。李忠軍夫妻參加養殖技能培訓,學會養豬技術。縣就業局優先為其提供再就業資金,幫助他選場址,建豬捨。如今,李忠軍夫妻在永安鎮永鮮村創辦了一家養殖場,年出欄生豬達100餘頭,生活日漸富裕,他們逢人便說:『是就業部門幫我們過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