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5日電 在哈爾濱市醫護隊伍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她們成天與艾滋病患者打交道,既是艾滋病患者的救治者,又是患者的保姆、朋友,甚至是心理諮詢師。她們每天戰斗在抗擊艾滋病的最前線,以醫護工作者救死扶傷的精神為艾滋病患者默默地奉獻著。14日,記者來到哈爾濱市傳染病醫院,體驗這些守護艾滋病患者的白衣天使的繁忙和酸楚。
『你昨晚睡得怎麼樣?體溫怎麼樣?咳嗽嚴重嗎?肚子疼嗎?……』7時,哈爾濱市傳染病院一號病房裡打破了寂靜,護士們又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夜班護士一大早為幾名艾滋病患者進行日常的測體溫,病情詢問工作。隨後,夜班與白班護士開交班會,夜班護士向白班護士交代前一夜每個艾滋病患者的情況。
『昨晚又是一夜沒合眼』,一號病房護士長郭長萍精神疲憊地對記者說。醫院裡有一名艾滋病人腸梗阻發作,每隔15分鍾她們就得去病房查看一次。同時為了減輕患者的痛苦,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護士與患者聊天直到病人睡熟後纔離去。
8時,白班護士李敏進病房對艾滋病患者振強(化名)進行靜脈注射。紮止血帶、握拳、注射……李敏戴著一個特殊的膠皮手套,十分迅速地完成了靜脈注射工作。『這對艾滋病醫護人員來說是最危險的,因為稍一出錯就會有被感染的危險。』李敏向記者介紹,艾滋病患者身上每個器官的抵抗力都在變弱,都得靠靜點來維持,平均每個患者一天得靜點四五種藥品,也就是說一名醫護人員一天最低存在著8次被感染的危險,這還不算采血等其他接觸。
除了注射以外,另一個高危的工作就是處理艾滋病人的排泄物。因為艾滋病患者都有腹瀉現象,為了保證其他患者的安全,每一位艾滋病患者的排泄物醫護人員都要親自處理。在一號病房的一個分間裡,住著一個高位截癱的艾滋病患者高玉(化名),記者跟隨護士孟靜來到了他的病房。因為高玉高位截肢,護士孟靜需要幫他寬衣,在患者排泄結束後,護士孟靜又親自用消毒液對排泄物進行特殊處理。高玉對記者說,像他這樣的艾滋病患者能夠得到護士細心的照料,真的很感激。
『我將來要死了,一定要拉個「墊被」的,我得艾滋病,你們也好不了。』患腸梗阻的艾滋病患者劉威(化名)剛來時有點悲觀厭世,有一種對社會不滿的情緒。劉威的家屬因為擔心被傳染不敢靠近他。護士長郭長萍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組織護士輪流與他進行交流,同時做其家人的思想工作。現在劉威的心情好多了,在治療的過程中也能積極配合醫護人員。記者跟隨護士來到艾滋病患者劉威的病房,見到劉威正和家人有說有笑地看電視。當護士給他注射時,他還向護士連連道謝。巡房的楊鳳珍護士告訴記者,艾滋病患者特別可憐。不但要承受病痛的折磨,還得忍受著『眾叛親離』的煎熬。記得有一次,一間艾滋病房的呼叫器突然響起,楊鳳珍馬上趕到病人房間,發現病人快不行了,楊護士急忙叫來醫生,在確認病人死亡後,病人的家屬都在醫院的大廳站著,沒有人敢走進病房為死者料理後事。楊秀珍只好自己整理,給他穿衣服,整理頭發,把死者用白布裹上,再用塑料袋包嚴。最後還是楊秀珍聯系殯葬館的人把死者抬走的。
如今,人人談艾滋病色變。很多艾滋病患者受到社會的歧視,就連她們這些護理艾滋病患者的護士也同樣遭到冷落。護士長郭長萍說,哈爾濱市傳染病醫院護理艾滋病患者的護士共有11人,都是20歲左右的小姑娘,正是人生青春張揚的時候,她們卻把青春都奉獻給了最需要照顧的患者。
這些年輕的護士說,她們在外人面前都不敢說自己是護理艾滋病人的,一旦說了,別人都會用警惕的目光掃射她們,並快速走開。令她們尷尬的是,有的護士在找對象的時候,對方一聽是護理艾滋病人的當即就拒絕了。護士楊秀珍頗有感慨地說,希望社會上更多的人能夠理解她們,不要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她們所從事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