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1月15日電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哈爾濱市林區居民和郊縣農民反映,在位於通河縣境內的小興安嶺南坡和位於延壽、尚志等地的長白山系張廣財嶺東、西坡,經常會看到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梅花鹿、青羊、原麝和黑熊等出沒於林間,還有一些動物當地百姓根本就叫不出來名字。據市林業局資源林政管理處負責人介紹,隨著近年來哈爾濱市森林覆蓋率的增加,全市地產和外來棲息的珍禽異獸數量呈不斷上昇趨勢,僅本地常見的450多個種類的野生動物中,就有30多種已形成較大種群。
丹青河聞鹿鳴龍口現鶴蹤
在丹青河林場,很多林區居民幾乎每天都能聽到梅花鹿悠悠的鳴叫聲。10月初,許多在田間收獲的農民和林場職工,看到一大一小兩只梅花鹿出現在小興安嶺南坡,悠閑地啃吃著山邊的青草。在龍口自然保護區,成群的丹頂鶴在這裡翩翩起舞,展翅欲飛,已成為保護區的一大景觀。
據市林業局資源林政管理處程亞君處長介紹,近年來,哈爾濱市山區以往難得一見的原麝、青羊、梅花鹿、蒼鷺、和白鸛、長耳號鳥、丘鷸等國家及省級野生保護動物紛紛出現,且呈逐年增多的趨勢。
水域濕地擴大珍禽增多
隨著哈爾濱市先後建立了西泉眼、二龍山等30多處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使候鳥的棲息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加之市民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增強,使這些保護區成為珍稀候鳥棲息的樂土。據了解,以往到俄羅斯境內棲息的白鸛、灰雁、豆雁等候鳥,近兩年來也開始『捨遠求近』,在哈爾濱市周邊林場、濕地保護區落戶棲息,人與飛禽和諧共處的場面已不鮮見。
被市民稱為『長脖子老等』的蒼鷺,一般都群棲在三江平原和沼澤成片的地方,哈爾濱市前幾年已十分罕見。今年夏天,在呼蘭發現了多只蒼鷺在河裡覓食。據程亞君介紹,以前哈市人只聽說卻從沒見過的野生丘鷸、大杓鷸、小杓鷸和灰雁、豆雁、白鸛、等珍貴飛禽,今年也在尚志、西泉眼、龍口等保護區出沒,而且據觀察數量不少。近年來,光臨哈爾濱市保護區棲息的候鳥新增了約10餘種。
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約增一成
據資料顯示,『十五』期間哈爾濱市活立木蓄積增加了76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3.85%,提高了1.06個百分點。同時,哈爾濱市先後建立了山河、龍口、松峰山、丹青河等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12處,從而為野生動物創造了更好的生存、繁殖環境。
據介紹,常見的野生動物種群已發展到30多個,其中馬鹿、?子、野豬、野雞、野鴨、野兔等,在林區經常現身,不時能看到成群結隊的種群在林間奔跑、飛舞,甚至會看到在公路兩旁?子追著公路上的車燈飛奔的景象。
據有關專家預測,目前哈爾濱市當地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比5年前增長了約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