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讓我們守護好紮龍:訪『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克林
2005-11-16 09:19:2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6日電 題:讓我們守護好紮龍:訪『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克林

  今年8月,『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代表亞太遷徙水鳥保護委員會向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頒發證書,正式將保護區納入到東亞-澳大利亞鷸類保護網絡。記者采訪了『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克林。

  『濕地國際』這一組織對很多人來說,可能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詞,陳克林首先作起『自我介紹』。『濕地國際』是一個國際性環境保護組織,總部設在荷蘭。『濕地國際』在五大洲設有18個辦事處。『濕地國際』的任務是致力於濕地保護和可持續管理。

  記者:作為一名濕地專家,您考察過世界上許多濕地,請您談談加強濕地保護的意義?

  陳克林:濕地總面積只佔地球陸地表面的6%%,但它功能作用巨大,濕地在蓄水、調節河川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同時,濕地提供大量的動植物資源、礦物資源、水資源,濕地有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各大生態系統中,濕地的經濟效益是最大的。所以說,保護濕地的意義重大。

  記者:目前我國在開展濕地保護方面情況如何?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哪些差距?

  陳克林:中國開展濕地保護時間並不長,著名的紮龍自然保護區是1979年成立的,當時人們主要為了保護丹頂鶴,是為了保護這個物種纔建立保護區的。從這以後,國內陸續建立了一些自然保護區。我非常樂觀地講,中國政府和各個省市已經行動起來,濕地保護走上了正軌。還有一個令人高興的事情,就是黑龍江省是全國第一個頒布濕地保護條例的省份,這在全國起到了一個帶頭作用。

  2004年12月,『濕地國際』向國家林業局頒發『濕地保護傑出成就獎』,這是『濕地國際』在濕地保護方面頒發的第一個獎項。但由於保護意識、資金等方面原因,中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在濕地保護上還有差距。第一,對有些保護地的研究還不夠,特別是研究的深度不夠;第二,發達國家濕地保護志願者很多,而中國剛剛起步,在人們的意識中,保護工作就是政府的事情;第三是保護與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有些地方還是重發展輕保護,東部已經高度發展的地區,污染很嚴重。這個問題,應該引起注意。

  在利用資金方面,中國應該向國外發達國家學習。我們的問題是,資金應用的透明度不高。我們在資金監督、檢查上存在差距。另外,資金投入的合理程度也不夠,我認為主要在軟投入上不足。軟投入就是在專業人員素質培訓以及技能、管理方面提高的投入,現在這方面資金投入嚴重缺乏。隨著整體管理的提高,投資機構和國家投入應適當地調整。

  記者:您如何評價紮龍濕地的作用?對近幾年紮龍濕地渴水造成的窘況,您有自己什麼想法?

  陳克林:《國家地理雜志》剛剛完成評審,紮龍濕地被評為最美麗的濕地之一。紮龍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濕地類型的保護區。紮龍自然保護區是著名的丹頂鶴繁殖地,這塊天然濕地各方面條件都很優越。

  近年來缺水的尷尬局面,給紮龍自然保護區造成了嚴重危害。由於上游建立了大大小小的攔水大壩,使紮龍自然保護區這塊巨大的海綿體吸收洪澇的功能大大衰退,持續的乾旱造成大火頻發。更嚴重的是,乾旱以後濕地特有的生物多樣性功能也在下降,許多動物可能因為缺水不再來了,這是紮龍自然保護區當前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這種情況,引起了國家水利主管部門的重視,前後多次的生態調水,緩解了這裡的缺水情況,但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記者:作為一名濕地保護專家,您對保護好紮龍濕地有什麼建議?

  陳克林:第一,紮龍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素質要提高,要與國際接軌,給他們更多機會,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讓紮龍融入到國際社會交流中去,這對今後發展非常重要;第二,紮龍自然保護區現在已開放了部分地區,但旅游設施還不完善。今後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加大投入,使開放旅游更加規范化,游客進來不僅看風光,還要看到生態、社會、可持續利用三大效應,讓更多人認識到保護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濕地不僅可以成為孩子們的特殊『課堂』,更是公眾的『博物館』。在這裡,人們可以學到生物多樣性、文化多樣性等知識,同時也使保護與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入心中。讓我們守護好紮龍自然保護區這塊難得的濕地資源,為我們子孫後代、為全人類造福。

  陳克林,1979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生物系,隨後在北京林業大學、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環境部進修學習。20多年來,一直從事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物、濕地保護工作。現為中科院研究員,『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主任。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