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黑龍江頻道11月17日電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黑龍江省政府日前簽署《黑龍江省農業地質調查》協議,雙方將共同出資4000萬元針對全球三大黑土帶之一的重要區域——松嫩平原農業地質開展首次綜合評價。
記者從黑龍江省地勘局了解到,《黑龍江省農業地質調查》將由該局所屬的地質調查研究總院主持並聯合農業、環境、地質礦產等部門在十年內完成,其中第一部分將在2008年內結束。調查人員將在總面積超過8平方公裡的區域內進行生態地球化學調查,對呈現區域性分布重要有毒有害元素組成、分布特征、遷移轉化過程及影響機制進行研究。
通過調查,專家將從整體上進行農村與城市區域生態環境、區域農業安全評估,指導相關部門科學管理土地資源、防止和遏制生態環境退化。此外,調查還將制定一整套科學的工作方法技術,包括評價指標、評價標准、預測預警技術、信息系統,建立科普化、網絡化的社會服務系統。
黑龍江省地域遼闊,松嫩平原位於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上,是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商品糧基地。由於多年的工業、農牧業生產,造成生態環境逐步惡化。工業『三廢』和農業生產所用農藥、化肥造成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使農業生產環境發生了較大改變,平原區荒漠化、鹽漬化程度不斷加重,局部地區鉻、鉛、汞等有害金屬元素含量超標,農產品突出的安全問題不僅影響到農業可持續發展更對人民的健康帶來危害。
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孟憲來說,農業地質調查是一項戰略性、前瞻性的創新工作,國家將陸續在東北經濟區、長江經濟帶、黃河經濟帶和沿海經濟帶開展區域和局部農業地質生態環境研究,總面積達到100餘萬平方公裡、涉及17個省區。農業地質調查將為國家提供各大經濟區農業地質環境狀況總體調查和評價的科學成果,以指導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