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7日電 題:張玉山:不要一分錢的『專職』守墓人
沒有一分錢收入,57歲的張玉山在賓縣糖坊鎮革命烈士陵園義務守護22位烈士的英靈已經整整19年了。在他的手中,烈士陵園由一片放牧牛羊的荒草甸子變成了如今綠意蔥蘢、莊嚴肅穆的陵園。
張玉山36歲那年去修22位烈士墳墓前那段路,當時這裡只有一個紀念碑,每天都有人放牧牛羊。『烈士們幫助我們解放家鄉,還犧牲在這裡,怎能讓他們的墳墓任牛羊踐踏?』經過慎重考慮,張玉山辭去工作,做起了義務的『專職』守墓人。
他曾自費買回1000多株樹苗,在烈士墓的四周築起了一道寬100米、長140米的綠色防線。每天,他在這堵『牆』裡除草、栽花,如今烈士陵園裡的一草一木全部都是張玉山一手植下的,他還自己從山上拉來砂石,一塊一塊地修築起一條從道邊到紀念碑前的70多米長的砂石路。
守墓期間,張玉山在烈士陵園東面建了個簡易小磚房,把家也搬來了。又找村裡把自家的地調換到了烈士墓周圍,這樣他可以邊種地邊守墓。1998年,張玉山將自家在鎮裡的臨街磚瓦房賣掉,用所得的3萬餘元在紀念碑正前方修築起了一道100延長米的鋼筋水泥院牆,讓糖坊鎮革命烈士陵園從此有了正門,同時還維修了砂石路。
守墓的同時,張玉山做的好事也數不勝數。他在陵園門口上豎起一塊『義務修車』的牌子,憑著自己開了18年拖拉機學到的技術為過往車輛排懮解難,分文不取。同時,他還義務承擔起從陵園門口到滿井鎮近30公裡公路的清雪任務。張玉山說,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尋找了解糖坊解放歷史的人,把這些烈士的故事更詳盡地留存下來,教育後人。